“五四” 异化 “新文化” 运动

昨天是“五四运动”103周年的日子。

 

1915年9月15日, “新文化运动” 藉《新青年》杂志创刊正式上路,之后在核心阵地──北京大学扬威。陈独秀、胡适跟蔡元培校长是启蒙先锋。

1919年5月 4日, “五四运动” 也从北京大学出发。

蔡元培将“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新思潮比作洪水,“来势很勇猛,把旧日的习惯冲破了,总有一部分的人感受苦痛;彷佛水源太旺,旧有的河槽,不能容受他,就泛滥岸上,把田庐都扫荡了……”

后来的“五四运动”更是是翻天覆地、排山倒海!

 

因为一战后1919年的巴黎和会,由美、英、法主导,中国名义上是战胜国,要求索回德国强占的山东半岛之主权却被列强所拒,反将德国鲸吞青岛、山东的利益转送给日本,“公理战胜强权”是谎言,中国被压著出卖,引爆“五四运动”。

陈独秀摇身一变,成了 “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新文化运动”启发了精英阶层在先,为新思想、新理论打造了平台与渠道,更积蓄了能量,这才加强并扩大了 “五四运动” 的爆发力。

 

其实“新文化运动”常被视为“社会上层精英的飨宴”,聚焦在文化精英阶层和青年知识分子的圈子。

以当时中国的情况,知识群众所占的人口比例低微,“新文化运动”根本无法深入民间草根群众,无法拥抱工农社会阶层。

《新青年》杂志的发行量开始时是一期一千册,高峰时期曾一期印刷一万五千份,那已经最了不起了;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蔡元培、钱玄同、刘半农等人对青年学生与城市知识份子产生相当显着的影响,然而,要改革旧中国,要把封建旧文化、旧礼教打垮却怎样都无法真正把绝大多数蒙昧的民众唤醒。

“五四运动” 不同─

它是一场反列强反强权吞噬公理和侵占的爱国运动、民族运动,它规模空前,席卷全中国,还加上一开始就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爱国救亡口号,各阶层群众投入其中,极尽悲壮激昂。

像陈独秀、李大钊等健将,皆纷纷转移到风口上,走上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政治路线,志在结集与引领广大底层百姓,焦点已经不再局限于青年知识份子阶层的文化、文学、思想改良运动。

胡适重复批评“五四运动”的民族主义阻碍、中断了“新文化运动”。

与其说“五四运动” 切割了“新文化运动”,不如视之破坏与异化了“新文化运动”,破坏与创新必经过一个异化的过程。

于是乎──

李敖说:五四把胡适所希望的一个单纯的文化运动转变为政治运动,扰乱了他那为中国建立非政治的文化和思想基础的梦想,对这个梦想的达成而言,五四显然是一条岔路……因为它使许多优秀的知识分子都纷纷忍不住了,纷纷忘了他们真正的深远的使命了,他们不怕“任重”,但却有点嫌“道远”了。最后,他们终于暴露了狂热的本质,选择了感情的求近功的反应方式,大家都不肯再静下心来研究问题了,大家都跑到十字街头,投身到党派的阵营里,高倡他们的主义去了。

于是,很多很多优秀的知识份子终于在五四的排山倒海中被政治卷走,陷身在集体主义与信条主义。不管是撑船的还是弄潮人,没被击沉于政治波涛中的仅占极少数。

异化的过程目击到一个现象──

集体政治的党性蒙蔽“新文化运动”的许多倡议和主张,甚至绑架了个体的灵性和觉醒。

05-05-2022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