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不是弱者的游戏

美国总统拜登刚上台就表明,美国对华政策主轴是竞争(competition),不是製造冲突(conflict ),并非对抗(confrontation),其目标很简单,就是要抵御中国的挑战,要赢得21世纪!

 

拜登称中国为“最严峻的竞争者”,而且把其力度界定为“极为激烈的竞争”(extreme competition)。

 

何谓“极为激烈的竞争”?这竞争跟“冲突”及“对抗”的区别点设在哪裡?

 

倒是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讲得更明确:“该竞争时竞争,可合作时合作,须对抗时对抗”;換言之,拜登政府的对华策略组合是“竞争─合作─对抗”。

 

从现代博弈手段来看,将竞争、合作、对抗俱收并蓄乃无可厚非,利己反正是各方的策略核心;中国官方只淡淡回应:竞争不奇怪,关键是要良性竞争,而不是你死我活、零和博弈。

 

美方讲的是“竞争”(跟最严峻的竞争者之极为激烈的竞争),中方提的是“博弈”。

 

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到1919年世界一战后的巴黎和会,对美国而言,她跟中国“竞争” 的问题根本就还不存在,中国更谈不上“博弈”二字 ;只要一方是俎上之肉,彼此竞什么争?博什么弈?

 

直到1950年朝鲜战争打了美国,后来又再到1979年的中越战争教训了苏联, 中国终于跟冷战世界的两大列强交手博弈,以惨重代价去争取话语权,扭转逆来顺受,任由宰割的颓势。

天下没有白赐的恩典,从没有博弈资格到跻身入局,靠自己爬起来,站起来,身子够硬了,才能把脊梁挺直,即便如此,还非常讲究抗打力。

 

博弈可以是零和博弈,竞争游戏中,一方得多少,另一方就失多少;赢家多得的份额相等于输者所失去的部分。赢的一方如果+10,输的那一方就-10;最后把輸贏雙方的得与失加起来,在数学上,总和必然是 “0” ,所以也叫零和遊戲。

拜登刚上台就表明,美国对华政策主轴是竞争,不是製造冲突,并非对抗。

 

中国方面向拜登政府所表达的就是别恶性竞争,勿把两国竞争当作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

 

两超级大国若陷入零和博弈,不能自拔就只有恶性循环下去,拖累与殃及各方,对国际社会整体利益而言,绝对不会增进,蛋糕不会扩大。

 

零和到了侷限或破局,往往让博弈者滑落“负和”的深渊,你死我活地斗到最后,没个真正的赢家,大家出血太多,得不偿失,损失较少的一方输少当赢;这对国际社会整体利益而言,反而出现负数,蛋糕比原有的缩小了。

零和跟负和博弈都认定损人方能利己,利己就必须损人,博弈的目标既是利己,手段和基础就得损人,往往鱼死网也破,损人不利己。

 

于是乎,将零和博弈改变“正和”博弈,打破既定对弈理论的格局,谋取共赢成为新突破的选项 ,“竞合”Coopetition在英文也一样,是“竞争” Competition + “合作” Cooperation,它被视为跳出窠臼的答案,挣脱自己利益要最大化的思维,创造共同利益的最大化。

 

“我赢你赢他也赢”,“大家都有好处”不只塑造新的价值,而且也带给整体更多价值,蛋糕做得更大,皆大欢喜。

中国:勿把两国竞争当作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

问题是,蛋糕做得再大,怎么分?谁来分?博弈的结果往往决定分配法。

 

人的慾望总是比所分到的有限蛋糕份额还要大,但博弈的结果往往能决定大小;即使赢者通吃也很无奈。

 

理论上而言,共赢的“正和”博弈是更高境界,从“零和”跨越向“正和”,谋求“我赢你赢他也赢”,前面肯定是光明一片,奈何常找不到出路,像玻璃窗上的苍蝇。

 

回到一个前面所提的问题,如果连实质“竞争”的条件都不存在,那根本就谈不上“博弈”二字 ;只要一方是俎上之肉,彼此竞什么争?博什么弈?

荫底下的小草如何跟挺拔高大的树木争取阳光,开展阳光竞争?同样的,要跟竞争对手谈对弈或与合作伙伴谈竞合,如果自己不行或手上都是烂牌,打不出一张好的,就不存在牵制影响,也没可能有均势的分量。既然没有满足对方“利益”的起码条件,也毫无拿走对方“利益”的能耐,对不起,入局就免谈了;不存在价值,就没有条件,不具备实力,等于无足轻重……就这么简单,这么残酷。

博弈永远都不是弱者的游戏。

在动态的环境形势和时空背景之下,没有任何博弈的形式和手段是不变的,零和游戏依然会是蓄势求存的重要考验,不惜一切先求利己依然很前提,有了底气和实力,身子硬,脊梁挺直,才谈得上正和共赢,这点极符合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的论调:“该竞争时竞争,可合作时合作,须对抗时对抗”。

 

15-07-202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