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忆李将军 :时代亏欠了他,历史作出救赎……

唐朝诗人王维写汉朝名将李广:“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说的李大将军年纪轻轻时就勇猛过人,冲入敌军,徒步空手就能夺得一匹胡马当成坐骑。

李广一生跟匈奴交战四十多年,打了七十多场战,箭 准力劲,是神射手,其雄气旡敌,有勇有方;据记载,匈奴人畏其英勇,视之为瘟神,私底下却称他“飞将军”,连敌人都得在心中为他供奉牌位。

司马迁在《史记》中称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让匈奴胆寒。

李广一生跟匈奴交战四十多年,打了七十多场战,箭 准力劲,是神射手,连敌人都得在心中为他供奉牌位。

对李广,太多人说他的极为不幸,命水不好,那么神勇厉害,却只得到寻常的赏赐,终其一生“不得爵邑,官不过九卿”。

据司马迁记载,连汉高祖刘邦第四个儿子汉文帝刘恆(吕后外戚统治终结后的刘氏皇族皇位继承人)都曾经为他惋惜:如果你落在我老子争天下的时代,封为万户侯食邑三千户又算甚么呢(岂足道哉乃小菜一碟)!

李广就是在汉文帝的时期从戎的,皇帝刘恆此言差矣,他老子和老母打江山、稳政权都奉行“攘外必先安内”,匈奴是北方大敌,刘邦跟妻子吕雉(吕后)惹不起,先关起门来先清除内部威胁,而李广却是制夷攘外的悍将,战线不可能拉得太长太大。

刘邦的天下是靠骗、靠打项羽打出来的;他有三杰:张良、萧何及韩信;韩信“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韩信带兵,多多益善……韩信是统领几十万大军的将将之才,是擅長打大战的“神帅”,且能一人包办“王侯将相”。

李广还不到韩信那种统领浩荡大军的档次。

刘邦开创汉朝初期,国力所限,以缓急轻重而言,确也需要 “攘外必先安内”,他先诛杀异姓王,心狠手辣,包括除掉韩信……至于匈奴,整体上则采取和亲政策。

跟匈奴人零星打小仗还是难免有的,刘邦宁可送皇室的女人和物资,也不跟他们发动大战争。

吕后(她“无为而治”,同样“安内”一流)、汉文帝等都奉行和亲政策,直到汉武帝在公元前133年动手,结束为期将近70年的和亲政策。

汉武帝刘彻当权时,汉朝经过长期生息,仓库堆满粮食,国库堆满金银钱币,汉武帝已不能继续让军力不断膨胀的匈奴之患,像把利剑悬在他头顶上,随时倾复他的王朝……皇帝刘彻打匈奴不是随性小打,而是打大规模的战役,他重用大司马大将军卫青及骠骑将军霍去病大举出击,他俩真的是绝世军事人才,况且让皇帝放心大授军权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卫青、霍去病是跟他有生殖器官姻亲的政治组合。

国策改变了,告别了和亲政策,此时,李广英雄迟暮,即使壮心不已,时不予我,也只能是配角。

李广恰恰相反,他显然是不怎么懂政治,会站错队,所以没政治话语权,也不争取关係,以为靠专业,靠连死都不怕,力战到底就可成就一名武将的一切……性格有缺陷又怎样?没恢宏气度、少了说话的艺术、不讲究政治智慧又如何?所以,他的定位总是拿捏不准确,对态势的掌握也不清晰……甚至给人恣意放纵的感觉。

国策改变了,告别了和亲政策,此时,李广英雄迟暮,即使壮心不已,时不予我,也只能是配角,而且还因在漠北作战,途中一度迷失,未能赶上参战,愤愧自杀。

儘管如此,李广的历史与文学形象却非常高大,尤其是数百年后的唐朝,还有人纷纷为他打抱不平,更有名人雅士依然念念不忘“飞将军”李广: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唐诗人高适)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唐诗人王昌龄)

一个时代亏欠了他,历史却作出的救赎!

29-05-202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