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子跟孔子是道、儒两大家的创始人,2500多年前有过数日相聚的“高峰对话”。
孔子临别,途经黄河岸,不禁驻足感叹:黄河之水奔腾不息,人之年华流逝不止,河水不知何处去,人生不知何处归?
老子问孔子:你怎么不学“水之大德”?
孔子好奇:水有何德?
老子就在他的回答中提到“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是境界和德行,泽被万物而不争,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冲突,故天下最大的善性莫如水。
对话中,老子也提到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可是,要攻坚克强,却没有比水更犀利的,也没有什么能够真正改变得了水的本质,它柔能克刚,弱能胜强。
古中国历朝历代的政权,一个最大的“共同敌人”就是黄河,也一直在跟黄河战争;黄河是对政权的检验,是对诸朝代的考核……一个政权若腐蚀了、败坏了,必驯服不了母亲河,往往,民愤也一併决堤氾滥成第二条咆哮的黄河,合力把政权冲走……
元朝的例子非常明显。
“世界的征服者”、“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把黄河天险视作征服中原的最大障碍,他曾经在越过居庸关入侵华北后,因“黄河水宽浪急,蒙古骑兵无法渡过河”而停止进一步南侵,说明他对黄河天险的畏惧。
后来的历史也证明游牧民族出身的统治者驰骋于大草原,骁勇征服天下,却没懂得治理好这中原的母亲大河而滚蛋。
天理昭彰不可欺,元朝之复亡跟黄河之怒脱离不了干係,蒙古帝国的政权最终逃不过汉人母亲大河的反扑。
咆哮的黄河在铁蹄之下挣扎97年后展开大反扑,势不可挡地坑掉一个号称为最剽悍的狼性大蒙帝国政权。元王朝轰然倒塌,最后一个皇帝逃奔回蒙古草原去。
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的首领大禹就是因为治水成功而上位的,他治的就是黄河,成功疏通了其它九条黄河支流,让黄河之水入海流。
黄河自华夏历史中一路蜿蜒奔涌而来,它呼啸而过的地方就牵动着政权的交替,王朝的兴衰……治不好黄河之水,就注定要有旱涝大灾害,如果政权本身已经大有问题,那就必然应对不力,势必瘫痪了经济民生,引发社会矛盾与动荡,鬆动与溃决了政权。
黄河之水可柔弱也可刚强,柔弱和刚强可以互相转化,成为历史发展的规律,在灾难和浩劫中向苍生拷问,也向不同的政权作出严峻的考验。
这多少也印证老子的“顺自然之理而趋,遵自然之道而行”:“奔流到海是一种追求,刚柔相济是一种能力,海纳百川是一种大度,滴水穿石是一种毅力,洗涤污淖是一种奉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