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凯希:壮哉!南侨机工先辈

梁启超说:“一个人或一群人的伟大活动可以使历史起很大的变化。”能够留名青史,是因为和广大民众有深刻的接触。当野蛮的日军侵华时,陈嘉庚号召南洋3千200名热血青年义无反顾踏上征途,成立“南侨机工”到滇缅公路,兼负起抗日运输队的尖兵。

马来西亚陈嘉庚纪念馆,展示一代侨领陈嘉庚的精神内涵,以及南侨机工英勇抗战的事迹。

“南侨机工”当时的地位鲜明,洋溢着少壮青年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慨。但战乱期间档案丢失,随后滞留中国的机工在文革期间又无辜遭到迫害,只因为是他们有资本主义背景,抗战时期又得到国民党军队的资助。无论是在马来西亚、中国、香港或台湾的历史书写,都找不到他们的位子。种种错置,让这段零落的历史拼凑得不完全。

早期仅有少数人,如陈共存等强调南侨机工的贡献。我是在1993年参与首相马哈迪第二次访华的代表团官方行程后,到云南与“云南昆明南侨机工联谊会”接触,初次见到时任主席杨宝华和副主席王亚六。此后,每到云南我都带着黑狗啤酒与机工们聚餐,每次都有一两桌人。

我曾以“马中友好协会”作为主办方,分别于1995年组织“荣归之旅”和1999年筹办“99云南友好”之旅。“荣归之旅”安排16位幸存者56年后重踏马来西亚国土,办图片展和讲座,引起很大的社会回响。“99云南友好”号召到300多位来自马、新、中国成员组成代表团,联同19名南侨机工及家属参加“赤子功勋”纪念碑追悼大会和南侨风(诗歌舞)晚会。那是南侨机工服务60周年纪念,当时年龄最大的机工94岁,最年轻的82岁。我谨希望这些活动能够抚慰这一群长辈的心灵。

南桥机工后代汤晓梅和马中友好协会秘书长陈凯希展示南侨机工事迹已列入世界记忆工程证书。

2010年我们觉得筹办“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会”的时机已经日渐成熟。我捐出10万元予陈氏书院作为启动费。2011年隆雪华堂二战历史研究会的陈松青跟我谈起主办“四驱万里行――重走南侨机工滇缅路”,我义不容辞给予支持。我们在有历史渊源的怡和轩举行挥旗礼。而后陈友信和我一起到云南出席会议,我当时表达有决心把这个基金设立起来。之后,华总前会长丹斯里林玉唐也同意成为百万基金会发起人,并决定在隆雪中华大会堂设立“陈嘉庚历史文物纪念馆”,让年轻一代缅怀及学习先贤的爱国情操。成立后得到理事和华社的支持,积极筹办活动,如:精神奖、常识比赛等,在本地推广“嘉庚精神”。

转眼间,南侨机工有80年历史。我尽力为上一辈历史做交待。2016年廿一世纪出版社编辑《南侨机工英明录》,我的太太己故陈秀英女士赞助出版经费。随着重编的《悲与壮:我们的英雄父辈南侨机工》的再版,希望先辈们的付出能够获得应有的回响,这也算是守得云开见月明了。

壮哉!南侨机工先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