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枭雄李密的“失败学”(下):流星殒落的瞬间

隋末从倾颓到倒塌,速度快,过程短,天下谁主沉浮在瞬间落定──

李密耀眼至极的荣光一闪而过,注定是划落在浩瀚长空的流星。

隋炀帝一瓜掉,天下新主是唐高祖李渊;新帝从他在太原起兵到攻下长安城,不到半年的光景。

古来利与名,俱在洛阳城。

大一统的朝代鲜有如此迅速更迭,且衔接得若无过渡时期,隋唐就是这么异样,所以,“唐食隋粮”是可以说得过去的。

→乱世天下  眈眈逐逐

那是公元617年春天,李密35岁。

他亲率7千瓦岗精兵攻下隋朝第一大粮仓──洛口仓,一开仓赈民就轰动了天下,除了饥民百姓数十万人,还有“群盗来就食者并家属近百万口”!

他就这样建了洛口瓦岗军政权,这一跃就是“魏公”了,成了反隋义军的最强统帅,为四海英雄共推盟主!

魏公李密夺取荥阳,佔领距离东都洛阳城约50公里的洛口,还拿下东都洛阳城15公里外的金墉城。

可以看出来,李密带兵抢劫粮仓,开仓赈济的效果太劲爆,太完美了……天下闹饥荒,苍生跟着粮食走,每赈粮一次引爆几十万人踵接肩摩的场面是小意思,被称爹叫娘也不出奇……

苍生跟着粮食走或死心塌地跟着李密走是两不同概念,虽有几十万,甚至百万人往矣,可是,有多少抢领粮食者一心出自支持李密推倒隋朝政权的革命斗争?又有多少人要集体来把李密 “平治天下,舍我其谁?” 应验?

乱世天下,对苍生更贴切的写照或许是“慾望横流、贪戾无厌”,又有谁不是在眈眈逐逐?

 

→改朝换代不是开仓赈济

李渊也在陕西抢过永丰仓来劳军赈民,其他起义军阀亦有人干过同样的事,不过,没人比李密那么频密,那么“专业”,那么神魂颠倒,那么侠盗罗宾汉!

要做草莽绿林英雄或侠盗罗宾汉跟推翻统治权的逐鹿人绝对大有分别,李密的“集中战略”失焦在“李密神话”和传奇中,这样的神话是很水浒传,很梁山泊,很宋江那样禁不起招安的……

他沉溺于打造其神话的粮仓效应,粮仓于是也成为陷阱;在李密被推举为大当家后,他拥有自己的魏公府和行军元帅府,大本营就建在拥有大大粮仓的洛口,故被标籤为 “洛口政权“。

在李密被推举为大当家后,他沉溺于打造其神话的粮仓效应,粮仓于是也成为陷阱。

瓦岗军大哥翟让胸无大志,能饱暖思淫欲地过寨主日子就觉得挺好,他颇识时务,把军队管理正规化、向洛阳闯关的战略部署大事託交给李密……

李密第二次带3万人去攻抢回洛仓时,还就地修筑营垒,对东都洛阳采取蚕食逼迫之计,洛阳隋朝廷急派人到江都(扬州)向隋炀帝求援:李密有众百万,围逼东都,据洛口仓,城内无食,若陛下速还,乌合必散;不然者,东都决没。

→透支自己 为敌买单

“李密有众百万” 也许夸大了一点,不过,瓦岗军声势极大是可以肯定的,李密要以粮仓逼得洛阳城内断粮无食也是事实,他的威胁的确非常大,问题就在没把洛阳攻克。

为何?

主、客观内、外在因素都有──

客观而言,洛阳是最难啃的硬骨头,李密自己也承认,攻洛阳是最下策。

公元605年,隋炀帝继位,同年拍板在洛阳营建都城,次年竣工,再开凿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六宫百官从西都长安迁居洛阳,帝国的权力中枢迁移至此,成为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的中心。

李密建了洛口瓦岗军政权,这一跃就是“魏公”了,成了反隋义军的最强统帅,为四海英雄共推盟主!

隋炀帝不在时洛阳城时,他爱孙杨侗一定留守,有重臣团队,也至少驻有20万装备精良的隋军守护。城外有两个大粮仓──回洛仓跟洛口仓(兴洛仓),两大仓之间有两城,即金墉城跟偃师,李密跟隋朝的战争一直胶着在这一块……

隋炀帝认定洛阳城是绝好的军事要地,工程也特别重视周边防卫,所以洛阳城很坚固,防护条件甚佳,李密久攻不下不是没道理的,更重要的原因是,隋炀帝频密调派各地精兵救援洛阳,举凡隋军打输了,馬上一波接一波扑过去支援,李密即使打胜了,往往卻胜得很惨烈,打到背腹受敌,除了粮食,也拿不出其它什么来犒军。

讲到主观的内在因素,首先是李密自己失焦走样,从一个拥有很多优势的逐鹿人变成困兽,一条好路走到黑,跟隋军的精兵死嗑,既透支自己,又为其他逐鹿竞手买单。

再者,魏公麾下是盗贼多过军人,焚林竭泽,短视图利,基因很草莽很流寇…… 加上派系,一碗水怎么也端不平,让他多了猜疑和纠结。

矛盾能粗暴解决?

瓦岗军内部的问题──

话说翟让把最高权力拱手给了李密,辈分上,翟让还是老大吗?权力的运转改变了,老规矩变了吗?李密大权在握,连李渊都没放在眼裡,对翟让难道还能谦卑吗?

李密让带兵抢劫粮仓,开仓赈济的效果太劲爆,太完美了……

于是,问题来了,靠内讧矛盾来钻营离间之徒也多了!

双头马车、一山二虎根本不可行……况且瓦岗军简直实行两个制度──翟让制及李密制,矛盾丛生,李家军出去打殺,翟家军天天吵他们没分到油水,分赃永远是计时炸弹的火引……

听说翟让那边迟早开铡,李密心裡有鬼,大业未成,毒蛇螫手,只好壮士断腕……他设了一场丰盛的夜宴,酒酣饭饱的大哥翟让估计自己头颅落地都还不懂发生什么事……

作为领导,矛盾是如此粗暴解决的吗?接下来的瓦岗军只有姓李的瓦岗军,不存在姓翟的?

对李密,人心哪看得出来?底下的人看李密也觉得他更像吕布……相当部分的部属质量还处于姓翟的水平,李密不容易把大军严格正规化,他日以继夜,疲于奔命跟隋军作战,越打近东都洛阳就越战得天昏地暗,单单是隋炀帝所器重的援洛大军总指挥王世充,前后就跟李密短兵相接超过百次,而且总是不分胜负,动辄就出动数万大军厮杀。

李密也授权给其他将领去发挥,曾经发生这种事──

隋炀帝继位,在洛阳营建都城,再开凿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瓦岗军抢夺了回洛仓,不是乘胜追击,竟然是先纵兵大肆抢劫,贼性不改,狂乱无纪,没多久就被隋军扑杀得落花流水,死伤惨重,又得由魏公李密亲自出马!

→肥肉当前 掉不了头

 也有人劝李密暫時撇下洛阳,回到他自己“决胜三策”的上策:进军关中。

但是李密能吗?

他手上已经控制了几十个地盘,且离入侵洛阳城近在咫尺,他认为部下诸将多是群盗出身,没什么文化,只顾当下利益,让他们放下眼前的大肥肉洛阳,要他们跋山涉水进军关中,去征服几百里外的陕西长安,捨近求远,他们肯定是不情愿的。

如果看不到甜头,不愿远征,改弦易辙必然失去积极性。

李渊不同,他害怕李密,担心洛阳精兵,又顾忌突厥部落攻其后方……有了李密在拼命自我透支,跟隋朝主力军缠斗得焦头烂额,他反而去拢络突厥,要战马,不要战士,又因以关中作为根据地打统一战,取得关陇集团的契合,很快就走出函谷。

公元617年,李渊以20万军力攻破长安,立了隋炀帝留守在洛阳城的孙子杨侗为皇帝,名义上尊隋炀帝为太上皇,自己是大丞相。

从5月起兵到11月拿京城,严格来说,李渊只花了5个月就一气呵成!

公元618年,窝在江都(扬州)年馀的隋炀帝被他最精锐的特种部队骁果军(禁卫军)兵变结束了他酒色荒淫的最后岁月;叛变是由贴身军官宇文化及所主导,骁果军征自山东,大多数军人思乡心切,皇帝供应他们慰安妇也不能阻止他们要回家。

隋炀帝是被勒死的…‥临死前,他最想知道的是:朕有何罪?!

隋炀帝是被勒死的…‥临死前,他最想知道的是:朕有何罪?!

隋炀帝一死,江都行宫马上由宇文化及拥立了一个新皇帝,是隋炀帝之侄杨浩;2个月后,长安城的李渊自立为帝,将仅仅在位半年的小傀儡皇帝杨侑废黜,紧接着是隋炀帝留守在洛阳城的爱孙杨侗被东都朝廷拥立为新帝……

江都方面,不下10万骁果军准备西归,由宇文化及率领,洛阳那边,洛阳城被李密的军队重重包围,杨侗与辅政团队献议笼络李密,以至高官爵和财富诱之,李密居然接受招安,果然很宋江!

在这关头,李密大军估计不下30万,依当时的形势,不论跟哪股势力相比,李密的牌面还是佔优势。

江都骁果军北返西归对长安的唐高祖李渊政权跟洛阳城的杨侗傀儡政权都肯定有冲突。它是隋朝最后一支悍勇雄军,是隋炀帝一手打造的精锐特种部队。

 

→困兽之斗 战之罪也

李渊称帝前,儿子李世民带过大军东进洛阳,跟李密的瓦岗军交战几回合,结论是放弃东征计划,还是平定关中为要,即使能强行攻下洛阳,也无法长期固守,何况李密的势力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攻灭者。

这是李渊政权对洛阳城隋军及李密瓦岗军两股势力的态度。对宇文化及的江都骁果军,它认为,对方远隔千里而来,山川悬绝,对关中暂不构成威胁,待有馀力时,再打不迟……他们把缓急轻重排序得很清楚,先巩固关中,对付周边威胁,兵锋正盛的强敌,须先避之,待其疲累。

李密的牌好,军力最强大,谈判条件最优,由于各方相互为敌,也就形成任何敌人的敌人都有可能合作的微妙局面──可在最有利的态势下,李密却选择出头去打隋朝最后一支悍勇雄军。

李密跟隋朝的战争一直胶着在洛阳……

这可是隋末两支最强军队的生死战,也是最彻底的对决──瓦岗军不让骁果军路过,进行拦截,既为长安,也为洛阳政权白白豁出去!

古来利与名,俱在洛阳城

惨胜的代价还附带厄运,就在李密的兵力蒸发过半,疲憊不堪的當兒,洛阳城的王世充严阵以待,挑选精兵骏马,以两万多名将士,两千多匹战马突袭李密军队……

名噪一时的瓦岗军败剩最后的残馀,偃师失陷,驻守洛口的将领已经跟王世充勾结了,连大粮仓也被裡应外合抢走,部下多名叛将连同地盟一起易帜……洛口政权只撑了两年就垮了。

李密的剑出鞘了──这次是要自杀谢罪,还好被及时拦住,想想,骁果军靠自己截断归路,让唐朝不战而据有长安,这功劳唐高祖李渊应该心照,于是李密选择带着两万兵马奔向长安,只希望能当个大唐皇朝的重臣。

那一刻,流星殒落了……

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古来利与名,俱在洛阳城。

30-05-202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