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枭雄李密的“失败学”(中):有一种死磕是不断为对手买单

隋朝从一统一天下就开始为后来的唐朝打工。

隋文帝杨坚公元581年建立隋朝,在位24年,在他“开皇盛世”统治的首8年,举国户口就大幅度增加55%!

隋文帝的接班儿子隋炀帝杨广在位不到15年,创下人口直线消失的“灭绝大灾难”。

父亲非常了不起,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矫国革弊,方方面面都干得太到位。次子炀帝继承盛世,一个被公认是物资相当雄厚的美好朝代,可中途隋朝就被搞砸了!

→ 偏离了“成本效益原则”

隋炀帝坑死自己,消灭了隋朝──唐高祖李渊跟儿子唐太宗李世民却站在他及他爸隋文帝的肩膀上开创另一个盛世。

隋炀帝坑死自己,消灭了隋朝──

一切却由隋炀帝及他统治下的广大隋末子民买单。

说到李密的“失败学”,这位枭雄其实也一直在把自己往坑推去,而且是一个不断投注,不断买单的人,所以他输得很惨。

李渊谋反的头等事是恭维李密,不只是大贊,还尊李密为霸主。

理由是,李渊太害怕李密的强大瓦岗军,只要有丝毫对峙的阵势或被追击,肯定出師不利,一触即溃;李渊又非常担心隋都洛阳官军向他进攻。

李渊把心思告诉儿子和爱将, “举李密为霸主,助我抵挡洛阳隋军的进攻!”

李密不北上追击李渊,而是全盘跟洛阳隋军缠斗,连其他以隋都权力核心为攻击目标的反隋对手也去应付,他打的是红海战役,偏离了“成本效益原则”。

这就是其中一个关键抉择的失误所在,成本太过高昂沉重,优势效益与回报根本就远远抵消不了,如此划不来的代价是非常糟糕的买单行为。

应该这么说,如果隋炀帝不是这样,他不至于把大好隋朝这么快就玩残,如果枭雄李密也不是这样,隋亡之后的李家江山照理他是“被考虑”的。

隋炀帝以6年的时间分4个阶段开凿京杭大运河,耗用数百万人……

经常是这样,有人买单,就有人得到──不管是不是“偶然的运气”,李渊的确受益无穷。

→史上最奇葩:隋炀帝

話說隋末是一个国力被极度透支的大饥荒年代──隋炀帝把国家的人、物力资源耗尽了,还死力在搾压。

其时,经济大体上崩盘,“百姓废业,屯集城堡,无以自给”、徭役既重又急……在受黄河氾滥及旱灾长时间肆虐的地区,早已出现人剥树皮吃,然后吃树叶,“皮叶皆尽,其后人乃相食”。

隋炀帝是历史上奇葩中的奇葩,这话怎么说?

他活到50岁,可他一生所做的大事需要一个以上,并且拥有合理生命週期的朝代才可能按步就班来完成,也可能需要大批能干的皇帝才干得了……可他却一起上架,实践得没完没了……长程实惠让给接下来的唐朝去收割。

比如统一全国这件事,父亲隋文帝建立隋朝之后,南北分裂状态并未彻底消除,就是隋炀帝杨广在公元589年衔命以举兵58万人的代价来灭掉陈朝,结束自公元316年西晋灭亡、“五胡乱华”以来,历时273年的分治和动乱,这就是隋朝为后唐朝奠定盛世基础的前期工程。

大运河: 隋炀帝把国家的人、物力资源耗尽了,还死力在搾压。

隋炀帝一上位,就动员数十万男丁为长安、洛阳掘长堑,挖壕沟,设关防;接着又在洛阳兴建新都,平均每月强制役使男丁200万;他以6年的时间分4个阶段开凿京杭大运河,耗用数百万人,男工不够,女的也强迫征用,此外还凿太行、修长城等等等。

隋炀帝还不停地打了很多边疆战役,显著扩大国家领土,最争议的就是三次攻打朝鲜,其中有一次出兵超过110万……

→饥荒年代,盗贼蜂起

整个概念很清楚了──就是人命很贱,隋炀帝超残暴,他每落实一项大工程,人口就得数十万,上百万消失,唯一能让庶民不必以切手断脚来躲避徭役兵役,值得叫好的就是皇帝在广设大粮仓……老百姓实在是太饥饿太饥饿了。

可偏偏粮仓更让举国庶民大反!!

隋炀帝在全国建了六大粮仓,其中最著名,也是规模最巨大的一座就是回洛仓,它有50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仓内有仓,本来就是为了解决洛阳一带的口粮问题。

粮仓一为官仓,二为社仓,后者又被称作民仓:“为百姓预作储贮,官为举掌,以备凶年”,结果是朝廷通过民仓补官仓,是去挪取社仓的民粮,这等于是抢劫,落得天下粮仓都不赈济老百姓!

隋炀帝设大粮仓……老百姓实在太饥饿了。

仓库盈溢,竟不许赈给,这令百姓逐粮,逼人民去偷去抢去骗……挡都挡不住,“盗贼蜂起,禁令不行”,去偷去抢去骗既是生存的手段,整个国家的赋税征收体系基本上就崩溃了。

老百姓集体去偷抢总要有个名堂,造反、起义就是名堂,也是挥动凝聚力量的旗帜……

有一股由农民和盗贼汇成的武装势力就是这样子来的,它叫作瓦岗军。

瓦岗军的老大原本是犯法亡命至河南瓦岗的司法官员翟让,他一开始纯为逃命,反叛即是求生的本能,所以说,翟老大胸无鸿鹄之志,也没拯救黎民的宏愿,他顶多只想混成强盗王或山寨寨主……17岁的徐世勣智勇双全,投靠了翟让,帮忙他把跟随的群众推上万人。

李密在这时候登场,他向第一位大哥杨玄感摊开决胜天下的弈谱,也就是决胜三策:上策是北上攻打关中,控制山海关,中策是攻占长安,下策则是攻打洛阳。

杨玄感坚持攻打洛阳,结果是死。

李密投奔翟让,一加盟瓦岗军马上就是不一样了!

李密跟翟让一合作就聚焦在一个“粮”字,抢官家盈溢仓库。

李密跟翟让一合作就聚焦在一个“粮”字,抢官家盈溢仓库。依李密之见,天下苍生毕竟跟着粮食走,哪裡能让人填饱肚子,哪裡的人气必旺,也就有了大声势、大气场。

 

→神话崛起 上策丢失

区区万人的瓦岗军一有了李密,一年半载之内,兵力飙破30万(接下来的发展,随时可调动的人马超过40万),一时间,天下反军盟主就是李密,民间家喻户晓的救世英雄也是李密,于是李密权力膨胀了,李密的神话也出现了。

权力的膨胀让他一步步走入看不到自己的盲区,最终掉进自己神话的陷阱。

恰是这个时候得由自己来选择将决胜之上策实践了──

异常讽刺的是,李密当初所献三策是以入侵与攻打关外为上策,下策是固若金汤的东都洛阳……可他李密自己却跟败亡的杨玄感选择一样样,把目标锁死在洛阳,选的居然是下策!

为什么?

李密自己已辨认不清,所谓的神话到底是因为他李密是神人,还是天下粮仓造就了神话?

据记载,李密攻陷洛口仓,开仓赈食,饥民多达数十万,“群盗来就食者并家属近百万口”!

区区万人的瓦岗军一有了李密,一年半载之内,兵力飙破30万,一时间,天下反军盟主是李密 !

公元617年,李密带领7千精兵袭击兴洛仓,开仓任由百姓领取粮食,连妇孺老幼都赶去,人潮汹涌,络绎不绝,多达几十万人。

不只洛阳一带,远处群盗也莫不响应,狂热加入瓦岗军,很多郡县就顺势被李密藉机攻陷,其间也收降了不少出色的隋军将领……

李密的神话既然跟开仓放粮赈民效应有太直接的关连,他也把自己困在粮仓的魅惑中,眼中的天下格局窄化成洛阳粮仓,他没冲出粮仓,反得胶着在洛阳打滚,日以继夜跟隋朝最精良,而且援兵不绝的大军死磕,优势没有,成本太大,不断消耗,不断买单……

这恰恰是让李渊嘿嘿窃喜的事 “助我抵挡洛阳隋军的进攻” ,不外是在为瓦解隋朝,创立唐朝开路。

 27-05-2020

#荣起思库

#成功学与失败学

#隋唐历史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