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复性消费是要报复谁?

瘟疫缓和下来之后,市场出现了“报复性消费”一词。我想,这也许是外国传媒哗众取宠及滥用字词带风向的报道手法。

瘟疫重创了全世界各行各业,雇主和雇员都因生意不好缺钱甚至倒闭及失业了,哪来的钱作多余消费?况且,“报复”一词泛指“打击批评自己或损坏自己利益的人”。现在是冠病害惨了我们,伤害人命和造成财物损失,难道我们应该花钱消费去“报复”商家或宣布封城关店的政府?我们不是应该加速研制疫苗以便报复真正的对象──病毒?

当然,的确有Shopping Therapy或Retail Therapy这种购物疗法的说法。瘟疫缓和之际,人们只不过是逐渐恢复过往的一般消费,难不成以“报复性消费”报道即可带动人们增加消费?瘟疫爆发之前的经济低靡时期,美国传媒曾报道过,高收入群体没有在经济不景气时增加消费,反而额外把30%收入转成存款。如今,全球迈入低欲望社会,消费者不但更加开源节流,还存更多钱进银行。这个现象也许说明了,人们已经适应新常态,非常谨慎消费,减少不必要开销,余钱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这种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的心态,跟遭遇过电脑手机损坏珍贵数据全毁以后学会定时备份是一样的。

大家或许忘了,瘟疫爆发之前,我们的经济已经每况愈下,霸级市场陆续关门大吉,数家外资高档次餐厅也退出了本地市场。辛苦支撑的商家不敢涨价,因为要保留回头客已经不容易,岂敢起价赶客?然而,经历了这一场瘟疫打击,我反而发现,物价悄悄的微涨,特别是进口商品。希望这仅是瘟疫期间物资短缺造成物价微升的短期现象。

在商言商,凡是投资经商,必有风险。我们不是不知道商家的艰辛,没人想要承受瘟疫带来的风险,可是,商家却必需承担某程度的风险。如果这种关键时期,商家稍微涨价我们可以理解,不过,理解并非等如接受。身为精明消费者,我们都知道,物价一旦上涨,就不会下降了。加价肯定不是商家唯一选择,惟有通过数码转型和开源节流,才是全赢之道。

怪的是,降价及低价位频频发生在资讯工艺界。最近,苹果甫发布的高性价比第二版iPhone SE引爆了旗舰手机低价位风潮,深信各大手机品牌也会陆续跟进。最近网上也常见,不少网络服务、网络应用、网课都降价招客。这种“反经济”降价风潮,未必适用于营运成本均有底限的传统领域。话虽如此,假如传统商家勇于创新,通过各种方式压缩成本而达至降价目的,也许可闯出一片新商机。

商家们不妨扪心自问,要加价拼搏?减价求生?坐以待毙或跳出舒适区突破传统限制而另谋生路?

(图源:https://pixabay.com/)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