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利益总崩毁于利益面前各怀鬼胎!

关公秉烛夜读《春秋》,这部书由孔子修订,记载超过240年的春秋史,这过程中, 52个算是有规模的诸侯国在杀戮中灰飞烟灭。

秦始皇统一中国, 500多年的春秋战国时代终结于公元前221年,这个年分没争议,学说分歧的是:春秋在哪一年结束?战国在哪一年掀开序幕?

从“三家分晋”的历史视角来审定被普遍接受,毕竟“春秋五霸”发展成为“战国七雄”。春秋末年,秦、晋、齐、燕,楚、吴、越是主要的大国,接下来的形势有所改变,晋、齐、楚、越四国较强,秦、燕较弱;之后的七雄是秦、楚、齐、燕、赵、魏、韩国,其中韩、赵、魏三国的前身全是晋国,裂变之后,本来还是个共同体。

晋国是春秋时代是超级强国,整部春秋史几乎都离不开晋国史,它持续强盛了150年,可是,从公元前453年至公元前376年,晋国经历几个过程灭亡:

  • “晋国六卿”杀戮与併吞到只剩韩、赵、魏三家世族;
  • 这三大势力又瓜分晋国土地,只将两小片地留给晋国国君晋幽公,从此韩、赵、魏統称为三晋;
  • 韩、赵、魏三家正式被封为诸侯,三晋正式建立成诸侯国;
  • 韩、赵、魏把晋国残余领土也都吞掉,晋国宗室绝祀,国家算是灭亡了,只有韩、赵、魏,不再有晋,它跟春秋时代一起走进历史。

三家分晋被视为战国时期的开始,三晋一出世就很强,魏国国君魏文侯最厉害,是三晋的大哥。三晋联军,连楚国都无可奈何,非找秦国一起来制衡不可。

魏文侯逝世后,继任的魏王是魏武侯,三晋共同体中,最先是赵国有不满,由于自我感觉底气够,它单独向卫国攻城掠地,卫国之处逼得向三晋老大求救,魏国插手相助,把赵国教训得惨惨……赵国不甘,于是向楚国求援来打魏国!

魏武侯一死,两个儿子为争夺君位大打出手,分别去找韩、赵帮手,週旋间中出了许多是非恩怨,调解到互闹意见,三晋的分裂完全出于分赃和利益冲突,証明没有永远的共同利益,只有各自的。

战国的整部历史是合纵连横大斗法,秦以“连横” 破坏了六国的“合纵”,之所以能个别击破,就是看透了它们没有永远的共同利益,只有各自的。在利益面前,各怀鬼胎,尔虞我诈是必然的。

共同利益永远崩于各自利益,毁于利益面前各怀鬼胎!

战国第一个强国就衰败在魏

惠王(公子莹)手上,他太没远见,刚稳住魏局几年,竟开始向赵国、韩国发难复仇,这一来马上招惹虎视眈眈的其它国家竞相趁机侵犯,包括秦、齐、楚国。

这跟马来西亚22个月的希盟中央政权崩溃之情况确有雷同之处,到底要追究的是祸生肘腋、怎么不知自爱,还是怪罪对手如狼似虎,吃相龌龊?生物进化论是竞存,沒宣扬政治道德,況且权力游戏本身完全缺的正是这一块。

魏国有一流的开国君王加第二继承的国君,有天下一流的人才,魏国曾经像块最具吸引力的磁铁,招揽战国能人奇士,但是,落到第三任魏王主政话事时,领导人一不中用,局面和形势马上大翻转,什么好料都流失,因为这个国家平台已经不能高效配置,不再优化价值,也不能发挥利益最大化的效应,霸业反如河坝决堤……

历史也真的奇怪,战国最先冲出重围,崛为第一雄主的新兴国家──魏国正是帮了秦国统一天下最最给力的国家,秦始皇能成为千古一帝,除了秦国本身的因素,竟然有太多魏国因素,直与间接强化秦国的DNA与爆发力……

这些稍后再作解读──

23-03-202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