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学养分帮忙把故事讲好(上)

文学基因跟它的养分可以跟市场行销配置吗?(这么问并不是叫文学单方面去服务市场商品,而是互辅)

答案是:可以呀!

不但可以,而且在已成趋势的内容行销这门玩意中,愈显重要。

2018年及2019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皆落在欧洲,得主来自波兰和奥地利。

文学养分并非只许投注在文学创作,即便是纯文学活动,也非不食人间烟火。

讲故事对内容行销很关键,除了市场策略及其他,文学养分对故事的呈献乃极为重要。

讲好故事并不是跨国大企业的专利,年轻人创业,个体户销售服务,公司打品牌、推介产品,微商在社交平台从事各不同形式的商业活动,这些经济行为都需要学会把故事讲好。

一般上会要求把故事讲得很有人情味,很温馨,也很暖心……关键在于讲得让人有深切的感受,才会洐生深刻的印象。

好的故事不只让人有感受,而且有想法,不只印象深刻,还储在记忆体;他们绝对不会牢牢替您记住您投放在幻灯片上的漂亮数据和要点陈述,但是,他们会把好故事,至少是故事的概要给记住,特别是给了他们的那份深切感受。

人们更记得的是自己的感受。

(一)创作本身是給自己最好的奖励?

刚刚揭晓的2018年及2019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皆落在欧洲,得主来自波兰和奥地利。

半个多世纪以前曾发生一桩文学奖得主拒绝接受,拒绝领奖的事件。1964年度的得奖人是赫赫有名的法国作家兼哲学家尚保罗萨特(Jean-Paul Sartre),他的非典行为被诠释为“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自由性”。

萨特名言:“对于饥饿的人们,文学能顶什么用呢

他当时说:“我不接受一切官方给予的荣誉,当我创作我的作品时,我已经得到了足够的奖赏,诺贝尔奖并不能对它增加什么,相反的,它反而把我往下压,它对那些找寻被人承认的业余作家来讲也许是好的。我已经老了。我已经享受够了,我喜爱任何我自己所做的,它就是它本身的最好的奖赏,我不想要任何其他的奖赏。因为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比我已经得到的更好!”

(二)三餐不继,还能很文学吗?

其实萨特当时的年纪是59岁,并非垂垂老矣,他是在1980年75岁时离世,他拒绝接受及领奖并没改变此奖授予他的有效性,只是仪式没能举行。

我之提起萨特是为了引述他一句名言,就是 “对于饥饿的人们,文学能顶什么用呢?”( What does literature stand for in a hungry world?)

很多时候,当人们对文学的价值与功能提出质疑时,就会联想到堂堂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这句话──那是作家“大我心灵”的困窘与无助,那是非常纠结的无力感……即使转过来,从很小我的角度来看,也并非不可;试想,一个饥肠辘辘、三餐不继的作家,他还能很文学吗?文学的伟大与神圣真能支撑他的生命吗?

所以说,儘管萨特自认创作的本身就已经是最好奖励,那毕竟非常自我和狭隘,若把文学创作的理念、野心和宏旨放大,强调更高价值与功能时,未免就陷入无力感中,在“饥饿世界”百无一用。

莫言说:文学和科学相比,的确没什么用处,但文学最大的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中国大陆着名小说家莫言, “饥饿” 是莫言重要的文学胎记;感觉他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上婉转又隐约地回应萨特的 “文学能顶什么用呢?” ──莫言说:文学和科学相比,的确没什么用处,但文学最大的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教育也如此,所谓的分数、学历、甚至知识都不是教育本质,教育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莫言这话讲得太文艺吧?总之又晦涩又抽象──较清晰也较具体的,下篇再讲。

 11-10-2019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