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曹操VS袁绍(中) 博弈力:辨认优劣,衡量得失、轻重、缓急、虚实……

猪一样的领导只有把神一般的智囊团队全废武功,一步步沦陷在没有光的地方,还让赤胆忠心的中坚分子陪葬。

曹操VS袁绍的过程一次又一次証明,袁绍就是这种浑蛋领导,最优渥的条件跟机会都优先给了他,才轮到曹操……

在袁绍麾下,连荀彧、郭嘉那样的旷世奇才也只是废柴,企图鹰击长空,连门都没有;可一过档曹营,马上就如蛟龙得云雨,大吼一声,飞腾升天!

沮授极力把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性利益分析了又分析,声声向袁绍重複:机不可失!

就拿“挟天子以令诸侯”来说,沮授和田丰抢先规劝袁绍:这件事该由主公来做!

当时袁绍在冀州,曹操在兖州……汉献帝刘协逃回洛阳,袁绍跟天子的距离甚近,并不像人在兖州的曹操那么远。

沮授跟田丰极力把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性利益分析了又分析,声声向袁绍重複:机不可失!

凭当时袁强曹弱的事实,强者当然有充分条件把汉献帝刘协迎接去摆设,毕竟他最能作出供奉皇权的保障。

袁绍如出手,曹操当然还需要排队。

彼此实力并不同在一个阶上,这是绝对明显的,诸葛孔明后来在他的《隆中对》中这么形容说: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曹操名声小,兵将少……当然就得捡,不能跟强者抢。

(一)“奉天子”・“挟天子”

其实早在董卓一死,汉献帝还被乱七八糟地轮流挟持时,曹操就因为同僚毛玠所提出的 “奉天子以令不臣”(尊奉天子,以号令那些不服从朝廷的臣子)有深刻概念──

田丰擅于谋略、是进献大计,治理天下的一流谋臣。

“奉天子”跟“挟天子”听起来彷彿差异很大,实际上只要一趟到政治浑水,必然被污化为“汉贼”…‥曹操这个人不信邪,他早4年前有了“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想法。

有想法就可能萌起贼心,可是,有贼心不等于可以拿出贼胆,还须等待时机,情况也必须拿捏得很好才行,否则就是找死。

4年之后,机会来了,除了汉献帝摆脱挟持,从长安逃避回洛阳是个机会外,袁绍的态度,袁绍的定夺更加关键,曹操没法跟他抢机会,只得靠脑筋黠慧,动作灵敏,快捡是也。

(二)袁营智囊不比曹营差

必须承认,沮授和田丰擅于谋略、是进献大计,治理天下的一流谋臣。曹营所能够想到的,他们也想得到,问题偏偏出在袁绍,袁总根本就跟一流主公的素质相差远矣……所以说,有神一样的智囊团队,却由猪一样的领导来带头,那肯定更坏事,猪一样的领导只配令猪猴!

沮授和田丰劝袁绍迎接汉献帝,当作一张王牌来使,毕竟皇帝还是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可借其名来收服各路割据势力,汉天子确可用作聚集士人,让贤士大夫,四方来集的一面旗帜。

袁绍不这么想,对他,把天子接过来当神那样“奉养”,自己却当孙子(臣子)太没趣了,凡事得啓奏圣上,碍手碍脚,那不是灭自己威风是什么?说穿了,匡扶汉室不是他的议程,况且汉朝已经虚有其表,实质上,也无异于灭亡了……即使为我所用也无甚价值。

不管曹操怎么想的,他马上行动,而且把牌利用得非常极致且见效。

这应该是袁绍最大的考量。

曹操的那一边,荀彧做沮授跟田丰先向袁绍做过的功课,荀彧是匡扶汉室的忠心分子,所讲的道理以坚守君臣大义,辅佐朝廷,召揽天下英才为主……不管曹操对仁义忠诚之类的复辟论是怎么想的,他马上行动,而且把这张牌利用得非常极致且见效。

(三)曹操“让梨”

这不表示“奉天子”或“挟天子”就畅通无阻,无往不利,别人挟持皇权就大祸临头,一个一个死得那么难看,唯独曹操一下子就藉之发挥政治、军事、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效应。

曹操把天子安顿在许昌(许都),转瞬间,威风凛凛,政治地位从区区一个弱势的地方军阀变成“令诸侯”的中枢重臣 ……加上他雷厉风行,真的能驾驭不少诸侯,解决不少棘手的麻烦,在在彰显出“天子是曹操我才配挟持的”枭雄本色……袁绍一想清楚,竟然后悔了。

曹操不是孔老夫子的20世代孙子孔融(孔融55岁那年死于曹操之手),“让梨”的道理唯己独小、为人之道跟他半毛钱的关係都没;什么该让,什么不该让,他心照:衡量得失、轻重、缓急、虚实!

曹操并不一般,天子虽然在手,头脑可没被冲昏发热,他不急于利用天子来贪婪地吸吮权力之春药……反而藉此加速强化自己体质;他太明白,物竞天择,没真材实料就注定被搞垮,有实力则搞垮对手。

曹操的强大肌力,却是袁绍的软肋。

曹操就是曹操,再怎么威风,还是尊袁绍为老大!这起了迂曲的安抚作用,至少让老大错觉,“挟天子”大哥你也有份呀,由我供着就好,毕竟天子底下,你地位比我还高大呀!

(四)实力越凸越大就隐瞒不了

曹操的潜在实力还未充分体现出来之前,对袁绍,他还是很顾忌,举凡能满足老大袁绍的,曹操都隐忍谦让。套句政治说词:弱者要对强者的感受很敏感。

开始时,曹操曾犯了不够敏感的毛病,竟然假借天子之名封自己“大将军”,为武平侯,袁绍是太尉,大将军职衔较太尉大,一发觉袁盟主不只不爽,还发飙,立马把这大头衔让出来,拱手奉给袁绍,自降为司空,兼任车骑将军。

这可不是出于孔融让梨,而是攸关存亡的事,挟天子未必能令袁绍,要想跟袁绍过招,自己的底子必须真正够硬。

曹操的先决议程集中在强化和巩固军力,他对朝廷官僚和军队的人事部署,包括调换,都做得非常严谨稠密,非常处心积虑,把实权牢牢控制在手裡。

能够以慧眼辨认部下的优劣还不够,行事决策,还必须衡量得失、轻重、缓急、虚实……这些是曹操的强大肌力,却是袁绍的软肋。

曹操势力膨胀像怀胎,越凸越大,隐瞒不了,当他的版图及政治影响已扩充到河北去,袁绍很有压力了,也感觉不平安了……

 

 

21/03/2019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