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吉变网红,太不靠谱了!

快10个月了,“朝”不像“朝”,“野”不像“野”,暗局四布,暧昧太多,过于忽悠。

纳吉例外,他有鲜明的辨认度,是千夫所指的前朝一号,是群起攻之的过气领袖,在政治上,人人得以诛之。(有一阵子,不少为标明政治正确、正气凛然者竞相讨伐,与此同时,迫不及待、亢奋异常地歌颂马爷,一时间蔚为舆论奇观……)

(一)纳吉反剃其头

马爷和行动党显然太满意“憎恨纳吉”的大选战略爆发神效,当作灵验无比的旷世奇方,以致“流连忘返”,还乐此不疲地在法外的政治刑场千刀万剐,实施凌迟。

不管该见不该见或为何晤见,多数对峙阵营的头子,马爷都和蔼可亲地拨冗接见,有些还不只见一次……每每见面之后就是虚虚实实的是是非非,即使当事人的“官方说词”也含蕴着很考验逻辑思维的诡谲。

纳吉当然免于这种暧昧,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迹象显示彼此不共戴天的政治仇恨处于消弭中。

在野,也有大票人已跟纳吉划清界线了;但他真的太“小强”了,不甘没了平台,他在人格道德方面极度败坏,在前朝期间的罪行又罄竹难书,在面对大把官司控状,距离牢房只有咫尺之遥,这当儿,他挣扎求存,争取发声的平台和竞技场。

纳吉玩了两手把戏,从 “网络媒体”通往社会“集体记忆”的选择性喜恶……非常讽剌,这些酵素恰恰被証明累积至去年5月,发挥极大影响,将他推向万丈深渊,断送政权。纳吉看来是逆袭,反剃其头……如此而已。

(二)照理连缝隙都没

社会群众若对现状憋屈、郁闷、焦虑、不满或感觉太不靠谱……他们会比较,一部分的人反而容易趋向“过去的美好”;重点不再于过去一切皆完美,而人们选择去根据喜恶来黏向有魅力的美好部分,也就是跟现今恰好相对的那部分。

不管是不是扭曲,虚拟网络本来就容易把幻象融合在人们的实境,群体认同往往跟是非与对错没有太大的关联,反而是群体相互影响所建立起来的认同感及共同喜恶是形成趋同心理的途径。

一般上,不同的组群有不同的认知,同一个组群的成员喜恶接近,集体趋同的指数挺高,容易形成共识……组群扩大到具规模的社群或意识共同体时,其意见就不单单是个别微弱的意见了,而是社会舆论的一块。

之前,纳吉政权坠落“塔西佗陷阱”跟这样的演变有一定的关係,当公信力与公权力在群众的认知中丧失了,当靠政府的诚信来维繫的社会契约失效了,群众于是选择了政党轮替,另立社会契约,契约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只得根据竞选宣言的白纸黑字……

照理,主导政权的跟各路媒体经过9个多月来不遗馀力地密集鞭挞前朝和纳吉,即使是“小强”,想找到一线缝隙来争取舆论生存的空间,其机率近乎是零,可是,一个月前的金马仑补选极明显地让纳吉开始在网络世界直线窜红,成为马来西亚背负着大量贪污渎权控状的第一名“政治网红”。

(三)倪可敏嗆吉粉

纳吉的网红现象让很多人,包括希盟领导纳闷:“怎么这样都可以?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其实早在509选举前,很多针对国阵和纳吉夫妇的“网络判决”也同样让很多人不解:“怎么那样都可以?那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确实有不少对纳吉的“Malu Apa Bossku” 网红现象的评析,也有不同的解读……其中一个疑问诚如我在前面所提到:纳吉在人格道德方面极度败坏,在前朝执政期间的罪行罄竹难书,在面对大把官司控状,他距离牢房只有咫尺之遥……这样的一个人物,怎么竟受到那么多粉丝(特别是新生代)追棒?怎么爆红到不明不白、不分黑白?

行动党的倪可敏直接批评捧红涉及多项贪污滥权的纳吉的“粉丝们是非不分,这也是一种社会病态,甚至是变态举止!”

“有关追随者明知纳吉涉及贪污滥权,但他们却颠倒是非与对方拍照。”

我建议拿出镜子从另一个视角去窥探纳吉网红现象,如果它是社会反弹的介体,是人心对新政所投射出来的表象,那就该往深层探索……基本上,越是把纳吉标籤得越龌龊,而他越受热棒,那就表示新政在这短短9个多月来,已有多糟糕。

儘管纳吉可能只是个符号,受追棒的热潮或不持久,Bossku的恤衫也该有收起的时候,不过,这还得看新政对自己身上的这袭新衣还感觉太过良好多久……

如果说纳吉变网红这事太不靠谱,那还得再问一问:当下有什么是很靠谱的?最不靠谱的又洐生自哪儿?

25/02/2019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