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袁总“借箭”(6):两个“老闆”都不牢靠!

时间来到公元190年,袁绍弃官离开政权博弈的轴心,也就是已被东汉王朝立都164年的洛阳。

在体制内,朝廷上,袁绍自认不是董卓的对手,儘管超宠他的老天爷并没因他暴殄、糟蹋那么多原本优渥的政治资源而唾弃他……以当时的情况,客观而言,袁绍还是条件跟董魔来个鱼死网破的决斗,但袁总没把握这个替天行道的机会,他选择下野。

机会当然不像脚下的小石头,蹲身去检就有,大多绝好的机会是转瞬即逝的,它或者只敲那么一次门就头也不回地绝尘而去。

机会不像脚下的小石头,蹲身去检就有,大多绝好的机会是转瞬即逝的,它或者只敲那么一次门就头也不回地绝尘而去。

可袁总就是不一样,一下野,关东地区的各路豪强与军阀全叫他“老大!”,讨伐董卓的割据势力依附在他旗号之下,推举他为联军统御大帅──“盟主”!

不只他当过宰相的叔父袁隗全家廿几口,连那些没逃出京师的袁氏家族都被董卓所杀,连妇孺在内,总共五十多人丧命……袁盟主的悲情牌大大发酵,一时间,多少英雄豪杰,多少能人志士都纷纷投入其帐下效劳,同仇敌忾,声势浩荡。

眼看袁绍的关东盟军气焰高涨,董卓哪能不怕,于是在同一年挟持着他所搀扶的献帝刘协,暴力强迫百姓迁都长安,全城洗掠,火烧洛阳。

董卓反正有个傀儡皇帝捏在手上,他还是当朝第一号人物,在野的老大当然是袁盟主。

袁绍的小老弟曹操呢?

董卓之前献议给曹操当一员含金量相当的武官──骁骑校尉,曹操非但没“笑纳”,还易姓改名,逃离京城,飞奔归乡路,气到董卓下令通缉,天涯海角要把他给抓捕。

曹操逃脱董卓魔掌的时间比袁绍下野还要早些,袁总统领盟军,当盟主时,曹操已经起过兵,手上大约有5千人马跟随他。

曹操冒死逃归乡里的原因其实不複杂,根据记载,就是“太祖(曹操)以卓终必覆败,遂不就拜”……从这一点看来,曹操是根据形势判断,董卓必败,他这船虽然大艘,看似坚固,但不能上去……这一注不可以押,风险比逃命还要高!

情况正如曹操一早就不看好何进跟袁绍引董卓入京那样,他人微言轻,寥寥数语就以一句“吾见其败也”概括,这一回,对董贼,又是“卓终必覆败”!

董卓有个傀儡皇帝捏在手上,他还是当朝第一号人物,在野的老大当然是袁盟主。

战线摆得那么明显,不当官不跟董卓混,那必然是反董卓,讨伐董卓的大营就是走袁总路线。

可曹操发现袁绍虽强,但也不行,他见识关东联军所谓的讨董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表面上是结盟,实质上是政治动作多过专业行动,各州郡长官宁可你酬我宴、开怀乐饮,却一直在闪,谁都不愿去前线跟董兵交战……

话说曹操很有血性,当其他山头势力还站得远远,在隔岸观火,意在敷衍,他却率先发兵冒进,不料董卓未除,自己却先中箭,差点丢命,逃到一个叫酸枣(延津)的地方,发现联军按有十多万兵力不动,他也目睹,袁绍跟其他诸侯的高层夜夜笙歌,设宴吃喝,寻欢作乐,不思进取。

儘管十八路兵马稍后在酸枣举行讨董大会,在袁盟主发号施令下,分头出发,却空雷无雨……这让曹操既鄙视,又心寒,跟袁总即使需要军事合作,却又保持距离。

曹操明白,这个结盟组合必然崩解──

东汉末年,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为何最终也没有成功?

为什么?大家各有议程,徒耗作战的黄金时刻,为的是保存实力,将后彼此还要摊牌交手呀!

也有零星打过讨伐董卓的战役,摆个架势是有的,宴席还是不断,军粮一完就作鸟兽散,战当然打不成就不了了之。

曹操看出关东诸侯军的势力里头有太多龃龉,充斥利益冲突,有的还相当尖锐,举凡有冲突、矛盾就有随时引爆火併的计时炸弹。

应该说,真正亲自去打董卓的除了曹操,就是东吴孙策、孙权的老爸孙坚。

在跟袁绍一次对话中,曹操得知,袁的志向仅侷限于占据河北,然后再考虑往南扩大版图和势力……曹操要的是一统天下!

枭雄之路

两千多年之后的今天,对董卓跟袁绍,曹操的判断和选择其实仍是一碗能端得出来的心灵鸡汤!

雄才大略的曹操没法选择袁绍为全职老板,他军事实力建设的模式并非跟袁总打工,而是跟一些伙伴共同打拚搞创业。

他相信,权势和地位不能靠别人的恩赐,而是凭真本事、真实力挣来才牢靠;形势危难可能是一时的,如果不独立奋进,杀出一条路来,攀附依从于庸主如袁绍者却可能是永远的定局……

袁绍未能胸怀天下,亦难叱吒中原,曹操选择走上自己称霸立业的枭雄之路。

……两千多年之后的今天,对董卓跟袁绍,曹操的判断和选择其实仍是一碗能端得出来的心灵鸡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