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池塘思维对大海抗拒

是的,有青蛙的地方总会找到水。

井底有鸣蛙,因为井水未乾涸。

跳出井底,天空必然大于井口,相对来说,目光和见识也能豁然开阔。

能一跃入池塘,那当然不一样,按理,必然摆脱原来那短浅狭隘的目光。

可这也不是绝对,道理就像有水的地方未必就有青蛙那样,如果小鼻子小眼睛、鼠肚鸡肠的,认知格局依然极低又窄,即使是池塘,那又怎样?跟井底观天有差吗?

特朗普总统让保护主义、单边主义重新抬头,把美利坚合众国向来所标志的汪洋大海之浩瀚格局带到池塘的小格局,习近平主席反而向世界宣布中国坚持更开放、更包容、更多元。

习大大11月5日为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致揭幕词时,抓住一个国际经贸发展的重点、规律与大势,就是: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

他说: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大海有风平浪静之时,也有风狂雨骤之时。没有风狂雨骤,那就不是大海了。狂风骤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

这突显一个国家与民族的自信。

越没自信、越是虚的,就越抱紧井底思维不放,即使是小池塘格局的,也不可能向大海拥抱,不可能看透,原来共享和共赢可以靠一点都不零和的策略手段臻至。

当然,害怕风狂雨骤的反应就是躲避,不可能迎向风雨而舞……儘管这不意味不会被掀翻。

大势依然浩荡前行,不会因为井底、池塘思维对大海抗拒而停滞,不会!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