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权力失去公信力的“塔西佗陷阱”

塔西佗(Publius Cornelius Tacitus)的名字后面被套上“陷阱” ,叫“塔西佗陷阱”(Tacitus trap)。

这“陷阱”让我重新去思考百多天前,纳吉的国阵政府何以在敦马跟希盟都愕然于“不可思议”的情况下,江山易手……还有国阵的509大选宣言怎么让多数人无动于衷。难道之前所嗅到的“焦味”乃来自这“陷阱”?

 

高谈阔论“百日维新”的成就之际,这“陷阱” 同样值得新政府加倍警惕,特别是在这足以被网路之手挖深、挖大“陷阱”给统治者跳下去的年代,剃人头者,人亦争相剃其头!

塔西佗是位被公认拥有极高政治智慧的古罗马历史学家,由于他的历史观侧重在道德审察,准确记录反而次之,比较另类,鑑此,很多后来者不把他列为历史学者。

塔西佗出生于公元56年,活到64岁,终其一生,从早期的政治生涯至后来编写史书与传记,成为重磅级意见领袖,都没提出“塔西佗陷阱”这理论或概念;所以是后来被他人根据其著作《历史》的一句话“当统治者业已变得不受欢迎,则他所做的一切,无论好坏都不会被接受”(也有译成“一旦皇帝成了人们憎恨的对象,他做的好事和坏事就同样会引起人们对他的厌恶。” ) 所引申的术语。

广义上,其语境针对的是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特别是群众对政府的态度;“塔西佗陷阱”可以被解读为:当公权力失去公信力时,无论发表什么言论、无论做什么事,即使是好的、对的……社会群众也会给以负面评价,拒绝接受。

关键就在于“当公权力失去公信力时……”

一俟公信力指数崩跌到谷底,政府好的政策跟坏的政策变成没两样,怎么做都得罪多数人。“塔西佗陷阱”就是这样的一种社会政治现象,一旦当权者深坠这陷阱而爬不出来,所形成政治走势近乎是个迴避不了的“定律”。

当权者失去社会公信力,在集体印象认知上就是致命的打击!无论办什么事情或发布什么言论,都无法赢得信任与好感;一举一动释放出來的都是负能量,讲真话、做好事竟然跟说假话、干坏事没实质区分。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4年前在一次国内考察时讲话,就直接提到“塔西佗陷阱”,告诫官员干部说:当公权力失去公信力时,无论发表什么言论、无论做什么事,社会都会给以负面评价。我们当然没有走到这一步,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可谓不严重。如果真的到了那一天,就会危及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

塔西佗其实发表过不少还可以引申和发挥的名句,他也观察入微地批评过民众,大意是指群众一方面对那些向统治者附势趋炎的精英感到厌恶的同时,却又喜欢倾听那些诽谤和怨恨的话,既把阿谀谄媚斥责为奴性的可耻表现,但又萌生恶意及依附假象。

塔西佗彷彿也不认同把单以一个统治者或统治阵营来代替另一个就是终极“奋斗的目标”,争取兑现的重点必须要体现在有利于国家的必要政治形式和道德质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