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横」破「合纵」── 秦国凭什麽以一灭六?

前文《战国兴亡: 精英流向决定竞争力》已这么讲述:

从春秋能够雄到战国的只有齐、秦、楚三国;这阶段的「战国七雄」为齐、楚、秦、燕、赵、魏和韩国。

秦的地理形势特殊,独处于西,其他六国皆在秦国的东边,综合在一块,可形成「合纵六国」。

秦在七雄的排名从战国初期的榜末攀爬到中期的榜首,秦国「商鞅变法」启动半个世纪后,公元前300年始,齐、赵、燕、楚、魏及韩国不具单独对抗秦的势力。

秦在七雄的排名从战国初期的榜末攀爬到中期的榜首,秦国「商鞅变法」启动半个世纪后,公元前300年始,齐、赵、燕、楚、魏及韩国不具单独对抗秦的势力。

战国后期,历史走到了新的转折点,形势显示,最后统一天下的,应该就是秦国。

换句话说,六国面对一个共同的忧患,就是「秦灭六国」!

秦国很狼,楚很萎靡

秦国是很狼的,它地处西陲,孤立无依,夹在西部凶悍的野蛮游牧部落民族和东部六个文明、慧黠、狡滑的中原诸国之间,少点狼性根本就没活路可走。

秦国出了较多狼性的国君,于是有狼性的执政班底和驰骋于沙场疯狂杀戮的狼虎之师。

要讲狼,楚国原也刚烈剽悍,远因包括早期被中原政权所极度鄙视排挤。它有过楚武王那样伟大的君王,在南方蛮夷之地开疆拓土,打下江山;春秋时期楚就靠狼性的爆发力跟老大晋国争霸……到了战国,楚已坐拥半壁天下,完全融入中原,也中原化了。

中原化意味着高度的社会文明,也意味着富饶的物资和文化档次,换句话说,是享受野蛮作战成果,避劳就逸的阶段,自觉或不觉陷入穷奢极欲的泥泞。

秦的地理形势特殊,独处于西,其他六国皆在秦国的东边,综合在一块,可形成「合纵六国」。

狼性会变成羊性──贪图安逸享乐使人怠惰,当统治阶层如此,大多数人如此,就造成国家偏安一隅、萎靡沉沦──楚庄王去世后,楚国就一直持续大滑坡。

本來最有条件跟秦国抗衡的列强就是楚国,当楚不再呲牙咧嘴,疯狂噬肉啃骨时,历史就根据森林法则把机会配给了秦国。

六国「合纵」,足以抗秦

秦国如狼似虎,那其他六国就束手就擒、坐等灭亡乎?

历史同样没否决六国的竞存机会,它甚至给它们大量人中豪杰。

六国可以「合纵」,联合抗秦,也足以抗秦!

公元前318年,名义上有五国「合纵」伐秦,由楚怀王带头,可是到了真正举兵出战的时候,联军主力却只来自三国,而且打出的结果是遭受秦军击退。

「合纵」攻秦对秦有震慑作用,发挥武力牵制,让秦国多少为之忌惮,但是,对个别出战国却没有「实惠」,没什么大甜头,反担心惹怒狼虎般的秦国。

「合纵」出几个问题,就是六国并不同心协力,有者甚至跟秦国结了盟,有者因临时获秦归还失地,马上就鸣鼓收兵,悄悄退出。

本來最有条件跟秦国抗衡的列强就是楚国,当楚不再呲牙咧嘴,疯狂噬肉啃骨时,历史就根据森林法则把机会配给了秦国。

总之,各国有它们的仇敌与盟友,恩怨与得失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形同鬼胎。再者,联合攻秦风险高,又不是一次过了结的事,甜头得不到,若参与讨伐之后,万一回过头来秦个别报复(韩、魏国都嚐过这滋味),带来的打击可是毁灭性;到时,所谓的「合纵」战友就算是没帮秦,搞不好,却不排除会来狠狠踩你一脚!

变相「合纵」,联秦攻邻国

所谓的「合纵」有时候的确「合纵」,但是,几个诸侯国联合起来并非对付秦国,而是东边的邻国。譬如公元前301年,齐、韩、魏三国军队竟因秦国一项对楚的报复行动而联合攻楚,还瓜分被攻下的楚域,还真像是狗抢骨头。

公元前287年,赵、齐、燕、韩、魏五国又「合纵」攻秦,开始时由于各有打算,貌合神离,卡著没有进展;中途反被秦离间得连赵、韩、魏都有所动摇,打算走人了。

齐国发觉情况不对,使出洪荒之力向盟国游说一番,以大局为重,最终才真正落实「合纵」行动,算是给秦国一次重大挫折。

秦国如狼似虎,那其他六国就束手就擒、坐等灭亡乎?
历史同样没否决六国的竞存机会,它甚至给它们大量人中豪杰。

秦国为了破坏各国「合纵」,不断想方设法离间笼络「合纵」国,它没有选择,必须拉拢它们自己打自己,以达到自己兼并它们的目的。

这就是「连横」!

要破六国间的「合纵」联盟,就得争取跟六国成员个别合作,专攻一些小国的苟安心理,如此一来,才能分化「合纵」利益共同体。

六国合力抵抗强秦必须「合纵」,可「合纵」涉及多国的利益,秦国的「连横」较直接,就是让「合纵」国个别与秦国联盟。

秦有一个独有条件,就是武力霸凌的强肌特别发达,随时可以软硬兼施,既是魔鬼又扮天使。

多数派不一定就是对的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齐、楚联盟。

齐、楚本来都很强,这对秦国不只是个威胁,而是威胁很大的计时炸弹!秦竭力离间齐楚,要它们断交,把「合纵」局面打破,所使的手段是一方面攻打楚国,一方面向楚怀王身边的人行贿,手伸到楚国权力走廊隐密建构能够当权又亲秦的主流派。

秦国真的不含糊,说干就干,出兵狠狠打了楚国几次,把八座楚城也给抢夺佔领,既要楚跟齐断交,又约楚怀王见面,友好地商谈结盟……真正目的就是要楚附依于秦。

屈原就是出现在这历史的临界点上,所以这三闾大夫必须被排挤出去。

屈原谏劝楚怀王不可弃齐;屈原是个反秦派人物,主张怀王联合齐国抗秦,秦乃虎狼之国。儘管如此,连楚怀王的宠妃郑袖及整班重臣都已经被秦国所贿赂,亲秦派才是主流派、多数派,他们的先决要务就是诬陷与逼走朝廷上的反秦派。

别说是一个屈原救不了国,就是有五个,十个都没用!

楚怀王媚秦用佞,不听忠言,与齐断交之后,因赴秦王之约被掳俘,乖乖就范,失地拿不回,还得跟秦国结盟……楚怀王连人都被软禁在秦国至死,最后人回不到,只有魂归故国。

可楚怀王的儿子楚顷襄王在3年后,又跟秦国眉来眼去,准备言和,屈原怒斥阻之,结果被驱逐出都城,流放到江南去「离骚」。

以这样的情况来看,别说是一个屈原救不了国,就是有五个,十个都没用!

秦国的「连横」战略非常犀利,凡有机可乘就见缝插针;它拥有不同的特定配套出招,专针对「合纵」六国集团各怀鬼胎、利益冲突,以小我之利当头,谁都信不过谁等软肋下手。

它怎么做到呢?兵者,诡道也!

兵者,诡道也:谍影幢幢

「连横」破「合纵」,手段和实施过程可以说是谍影幢幢!

春秋战国时期就是中国古代间谍活动的高峰期,秦国的确是谍战国的佼佼者。孙子的「兵者,诡道也」,在「连横」与「合纵」这充斥着智谋和诡计的战略中,尖锐较量、剧烈博弈;此时刺探、离间、谍杀、收买、卧底全在明暗的时代隙缝中流窜,高潮迭起着神妙又高深莫测的影响……

在谍影幢幢之中,有防谍系统,也有反谍情报,战国谋略专家范雎就因惹上嫌疑,差点就长才未竟、雁行折翼。

秦有一个独有条件,就是武力霸凌的强肌特别发达,随时可以软硬兼施,既是魔鬼又扮天使。

跟秦国提倡「连横」战略的一流操手张仪(鬼谷子的弟子)一样,范雎原本是魏国人,还在自己国家因为当官出使,竟被怀疑通齐卖魏,遭受鞭笞惩罚,又被扔进茅厕侮辱;逼逃到秦国,献出他「远交近攻」的良策,被拜为客卿,后来还成为宰相。

范雎的事是这样的──

在魏国当官时,范随上司出使齐国,齐王听说他有才,既送黄金又送酒肉笼络他,他都没收;可这事被告到魏国宰相魏齐那兒去,范雎被怀疑当齐国间谍卖魏,遭打得骨断牙脱,昏迷不醒,接着被扔进茅厕,让人当粪坑往他身上便溺,极尽侮辱。

魏相以为范雎被折磨至如此,必死无疑,不料他命大,经过残酷又惊险的多番折腾,还逃过追兵,潜逃到秦国去,为秦献出他「远交近攻」之策,被拜为客卿,后来还成为宰相,帮了秦昭襄王应对「合纵」抗秦的战略。

范雎所设计的反间计尤其厉害,搞得魏、赵君臣与朝廷忠良都不宁,魏国那个把他弄不死的宰相魏齐最后也被他遥控弄死,魏齐死前逃到赵国,不过,死后头颅还是被快递到秦国去给他。

只不过是扔骨头

秦竭力离间齐楚,要它们断交,把「合纵」局面打破,所使的手段是一方面攻打楚国,一方面向楚怀王身边的人行贿,手伸到楚国权力走廊隐密建构能够当权又亲秦的主流派。

范雎在秦崛起时,有过「天下精英谋划合纵联盟峰会」,各国谋士聚集在赵国讨论「合纵」盟约,秦昭襄王心忧如焚。这位范睢竟敢敢告诉主子:「合纵」盟约形同废纸,发挥不了作用,所谓的精英谋士夸夸其谈可以,但是,没实际作用,只是废柴。首先,这些谋士跟秦往日无怨,近日无仇,聚会谋划攻秦还不是为了升官发财,打算谋个功名富贵?

接下来更绝,但是,确也被范睢一语道破!

范请秦王看看自己豢养的狗群,是睡是站是躺是走动是不动的……全都相安无事,可是,只要往狗群丢下一块骨头,马上就互相争夺狂吠乱咬了起来,乱成一团。

既然天下谋士为的是荣华富贵,对秦而言,那只不过是扔骨头给他们去争罢了?

秦何止只向谋士扔块骨头,它向「合纵」盟国也东丢块肉,西扔块骨头,搞得各国为了自身利益,时而合纵,时而连横,反复无常,乱成一团。

公元前221年,齐国成为最后一个被秦所灭的国家;秦始皇把割据纷争500多年的天下统一了!此后的一段时间,天下姓秦。

秦国嬴政公元前238年亲政,就开始制定「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的战略性路线图,笼络燕、齐,把魏、楚稳住,消灭韩、赵;远交近攻,逐个击破。

8年后,秦国攻打韩国,接下来轮到赵国;赵国後,魏、楚变成要消灭的目标,逐渐的,轮到去消灭不需要再笼络的燕、齐。

公元前221年,齐国成为最后一个被秦所灭的国家;秦始皇把割据纷争500多年的天下统一了!

此后的一段时间,天下姓秦。

 

2018年5月22日

(网络图片。若有侵权。告知是盼)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