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你活得像隻龟!(下) 呸!你的权力太遗害人间……

《解读与反思》:呸!司马懿,你的权力太遗害人间……

曹魏的第二位皇帝曹叡在位13年,对大军师司马懿而言,这爷儿是继曹操之后,最阴阳不定,最清浊难澄的主。

曹叡的确难搞之极,让司马懿如临深渊,在无数惊险的13年中,把自己消耗得太透支,太殚精竭能了!

可期间,心系苍生、自负才能,拒绝顺应天命北伐的蜀汉丞相诸葛孔明可真的耗完了,一代治世能臣「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司马懿才没那么大的包袱,他儘管透支,却有无限可复元的能量再走很长的路。

若非蜀汉丞相诸葛孔明以兴复汉室为己任,卯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劲来五次北伐,后兩次曹叡皇帝不得不靠司马懿来跟诸葛亮颠峰对决……若非司马懿异常高深,能靠善谋奇策的慧黠、超群军事才略踞立于制高点,期间,司马懿应该就玩完了。

因有龙吟,才有虎啸

司马懿是冢虎,司马懿之所以保持虎威,因有卧龙孔明──虎啸龙吟!

诸葛亮第一次和第二次北伐是在公元228年,229年再三率军夺取魏国二郡,侵袭更强大的魏国的那股劲比刘备在世的任何时期还要凶狠。

诸葛亮第一次和第二次北伐是在公元228年,229年再三率军夺取魏国二郡,侵袭更强大的魏国的那股劲比刘备在世的任何时期还要凶狠。

曹魏再无表示,委实也说不过去,230年,大司马曹真向皇帝曹叡上表攻打蜀国,主动出击,还以颜色。此役由曹真亲率主力军,司马懿辅之,率领另一支军队跟上司会师。换句话说,诸葛亮第三次北伐,司马懿总算被给予机会参与,上阵跟孔明交锋了。

可司马懿当此役是曹真的戏,竟然一路慢吞吞,秋雨连绵,时而瓢泼得剽悍,这给了他藉口,也逼使曹真大军撤退……不料诸葛亮出手,发了一支奇兵潜入曹魏突袭。曹真败仗而归,既羞恼又得病,几个月后就向世界挥手告别了,由儿子曹爽兄弟接班。

魏国前后两个大司马曹休跟曹真相继因诸葛孔明第一及第三次北伐死了,你皇帝捨我司马懿取谁?!

暗中掣肘,曲线牵制

曹真老弟,一路走好,此时也该向你坦白交代,暗中掣肘、曲线牵制和阻挠对手正是我司马懿最出神入化的高超计谋境界!

这就是司马懿。

司马懿从未体现那个时代所严格要求的政治道德和公忠正直。司马懿让人看不到平定天下之志,忠君爱民之心,光明磊落之德,他厉害到只剩下自私自利、狡诈奸毒。

这也就是为什么有历史学者批评他一生用尽深刻心计和冷血手段,全是为一己之地位,也为自己权势之趋吉避凶着想。

司马懿从未体现那个时代所严格要求的政治道德和公忠正直。司马懿让人看不到平定天下之志,忠君爱民之心,光明磊落之德,他厉害到只剩下自私自利、狡诈奸毒。

他如愿以偿,曹真不但败了,还走了。

曹叡皇帝当然很慌,曹氏宗族集团人才缺货,司马懿又不姓曹,所以也只能一手重用司马懿,一手监控着他──最要紧的是赶快提拔曹家新锐,让后浪汹涌而来,蔚成气候!

可偏偏曹叡皇帝又如司马懿所愿,提早剧终落幕。

大约35、36岁就英年早逝的曹叡是在病榻上宣布立他心爱的郭妃为皇后,显然是让她接下来能更上一层楼;当时已是岁末年终,他接着在农曆大年初一完成3件事──

(一)立8岁养子曹芳为太子;(二)命司马懿和曹爽辅政,曹爽同时出任大将军;(三)咽下最后一口气安息,跟世界掰掰!

曹叡封他郭姓宠妃为后,继位养子曹芳虽然非她亲生,她还是母凭子贵,成为皇太后。此时,魏国已经没有实权君王,只摆设着傀儡皇帝,太后因而发挥了很大的历史影响和作用──对司马懿而言。

没有这位郭太后,估计司马懿的剑还拔不出鞘,一代大军师就甭谈要爆發啥虎狼之势。

曹爽崛起,老姜仍辣

司马懿跟曹爽受託孤辅佐朝政,皇帝曹芳只是个娃儿,郭太后怎么样都对朝政有影响,也掌握一定的话语权。

因为朝政和国家军政的运行是双头马车制,新的形势于是出现了──变成司马懿跟曹爽两股势力在博弈,看清天下大势之分分合合,平心而论,博弈到一个时候总要有摩擦和踫撞,再继续下去也必然有对决,此乃势所难免。当两股势力渐告泾渭分明,皇帝和皇太后就成为争取的对象,不管是拉拢,还是挟持或骑劫。(后来是曹爽把皇帝和太后隔离,只挟持小皇帝,把太后踢开到一边去,益了司马懿)

皇帝曹芳和皇太后成为争取的对象,不管是拉拢,还是挟持或骑劫。(后来是曹爽把皇帝和太后隔离,只挟持小皇帝,把太后踢开到一边去,益了司马懿)

曹爽崛起时,估计30多岁(不超过40),是有丰富实战经验的道地武将,加上曹叡临终还特地任命他为大将军,声势更加如日正中,而他的辅政同僚司马懿已经61岁,是辣辣老姜……

年龄悬殊,司马懿没有风华正茂的优势,难道想跟曹爽斗谁的命比较耐久吗?

拜託,都已经把自己熬到这个地步,司马懿,你怎么还不动手(篡位夺权)呢?

姓什么不只很重要,而是非常重要。司马懿的确不姓曹──但是,曹爽本来也不姓曹……

没有搞错,因曹爽的公公早期是枭雄曹操麾下的一名骁勇武将,护主有功,却战死沙场,曹操慈心大发,把他父亲收为义子,更情深义重视他为己有,改为姓曹,叫曹真。

所以,既是曹真的儿子,曹爽也就姓曹。

不管怎样,曹爽有光环,被视为曹操的侄孙,是皇家贵族,在父亲曹真逝世后,也由他承袭爵位。曹叡临终让他升级为大将军,既是表态,也传递清晰的政治讯息。

曹爽被托孤辅佐幼主,既是两辅政大臣之一,又是我们都是一(曹)家人,这就有了分别,司马懿不得不思量再三,之后,又龟缩了回去……回到他的座右铭「夫处世之道,亦即应变之术,岂可偏执一端?」。

伺机先动,有勇无谋

后人对曹爽的历史评价是两极的,从仁义道德的规范包装或孔孟标准来衡量,曹爽肯定不过关,私德问题很大(尤其妻妾盈后庭,又私取先帝才人七八人,及将吏、师工、鼓吹、良家子女三十三人,皆以为伎乐),加上此武夫勇有馀而智不足,马背上还可以,政治上就显得愚蠢了。

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他在错误的时间点上遇上一个不该遇上的错误对手──司马懿也!

曹爽的确有推展政治改革,但他妄想一步到位,儘速重现曹操时代的荣光。他急于组织新生代的势力,不只要跟传统的、世袭的士族集团抗衡,且要将之颠覆,但他的新势力质量不高,而且一沾上权力的鸦片就欲仙欲死,忘了我是谁。

曹爽崛起时,估计30多岁(不超过40),是有丰富实战经验的道地武将,加上曹叡临终还特地任命他为大将军,声势更加如日正中,而他的辅政同僚司马懿已经61岁,是辣辣老姜……

曹爽的政治改革明显跟世家政治及贵族政治形成的特权阶级对着干,内容的确很有宏愿,儘管这也可能只是他要以新权威取代原有权威,要打掉一个特权阶级来建立另一个特权阶级的手段;致命点在于,凭他的视野、格局、治理才干和智慧高度,凭他团队的质量,他注定干不成大事。一干不成,没法到位,等于慷慨输给司马懿「友善资源」。

反正历史就是成王败寇的注脚,把「魏之亡归罪于爽之败」的人基于千百理由,会竞相贬损他是废柴,批他是个专权擅政、恣意妄为的低智商傢伙。晚近有些较中肯的评语指他 「改革之心甚殷,然不讲究政治手段和斗争策略,且私德上的缺陷给人以把柄」。

话说开始阶段,曹爽跟司马懿各自统领精兵辅政,过好彼此的「蜜月期」,不过,曹爽佔有更高尚特权: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

是曹爽伺机先动。

担任大辅臣的翌年,曹爽就招兵买马,招揽新锐,建构自己的政治团伙势力,展开民生改革,并推出一些新政。

司马心计,怎让你爽

曹爽想垄断朝廷大权,很重要,也很直接的一步就是把司马懿的权势架空。这一出手,表面上没见到烟硝,暗战却越发尖锐。

就在司马懿击退东吴的进犯之后,曹爽也急于建立军功,让自己名声雄起,故决定攻打后诸葛亮时代的蜀国,派兵遣将全自己来,当他司马懿透明,老人家的劝阻全被当作耳边风……

司马懿也被叫去随曹爽攻蜀,司马懿会拿命来拼,让你曹爽「爽」咩?

曹爽败得很惨,后来其他以他马首是瞻的军事行动也锻羽而归。

儘管如此,曹爽任用多名亲信任朝中高职,又任命弟弟曹羲领军,与他共掌首都的军队。曹羲这个人头脑比较清醒,对哥时有规劝,包括要他保持警惕,但曹爽不听。另外还两名弟弟是曹训和曹彦都获任官,并有军权,可以大摇大摆出入皇宫。

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曹爽在错误的时间点上遇上一个不该遇上的错误对手──司马懿也!

曹爽凭其冲劲,大概花了5年多的时间就已经掌握了曹魏的军政大权,司马懿被一步步逼人死角。

摸着软肋,暂时蒸发

即使被逼入死角,司马懿却又在黑夜中看到光明,即使当下实权被削,大军师却摸到了曹爽的软肋,暗地里窃喜──

曹爽自己感觉良好,搞不清楚的软肋却被司马懿给摸透了:没错,曹爽这兔崽子有些想法,有点志向,也不懒散,可就是没才情、缺谋略,格局与档次跟我老姜比,还差了一万八千里;加上曹爽的党羽是个政治、军事低能的平庸团队,短时间内应该成不了大事,况且本人在暗战之中已开闢有隐密的战线。

这个时候已经是公元247年,司马懿69岁,修炼成精了,被忽悠也行,遭排挤也就罢了,俺仲达这一隻能在曹操眼皮底下惊险渡过12年的狡狼,一隻能够跟卧龙诸葛孔明先生巅峰对决的冢虎,岂是你们小团伙想要歼灭就能歼灭的?

不得不惊叹,这阴鸷的司马懿明明在权力旋涡里转着,却又有办法在关键时刻金蝉脱壳,隐藏在晦暗处,不显山也不露水。

他决定销声匿迹,在朝廷蒸发!此时,一路来帮他于危难的老婆连死都帮忙他。

这一年,司马懿夫人张春华去世,司马懿有足够的理由(藉口)辞官归故里,既是避祸,也是深潜,隐身蓄势而去。他两个宝贝儿子司马师与弟弟司马昭还在朝廷当官,数十年的经营,除了拥有很不错的资讯网络,朝堂之上还是有司马懿所能够操控的隐势力。

这么一来,曹爽在明,司马懿在暗。曹爽近乎解除了防备,而司马懿却时时刻刻盘算如何谋夺兵权,让冢虎归朝。

就是这一年,曹爽干了一件很难看的事,他把郭太后迫迁,其实就是隔离幽禁她,就是终止妳妇人家再干预朝政!收回妳的话语权,由本人全权话事,傀儡皇帝交给我来「挟持」!

曹爽这是在僭越弄权,反正这么一来,曹爽唯我独尊了,他整个集团干部马上极尽奢华,更加荒腔走板,内部矛盾也丛生了。

形神已离,诈病翻身

曹爽是先发制人,可毕竟没做掉司马懿,不管他和朋党如何在宫廷荒淫穷奢、四处玩乐打猎,偶而在喧闹中,心里还会毛毛……公元247年,他指示党羽李胜走马上任荆州刺史前,以辞行之名去司马懿私邸实地考察。

诈病装快死,把曹爽痲痺后,大概等了8个月,又是春节喜庆期间,司马懿出手发动政变了!

根据李胜的考察报告,病榻上的司马懿跟死尸的差别就仅仅在于他那一口气还能呼出吸入罢了,整个人神智不清,手脚僵化,不足虑矣。

必须说,李胜这个人是有才智的,几个地方当县官也还可以,但他不是御医,而且浮华而不扎实,跟曹爽很合拍,当然很忠诚,可是,他的考察完全失准;最后自己也被逮捕,死在他所报告的「尸居馀气,形神已离,不足虑矣」那个老人手上,而且夷及三族。

李胜事实上帮了司马懿最大的忙,司马懿通过他把曹爽仅有的那一点警戒给解除,把他痲痺,然后出手!

司马懿诈病,病到已经跟阎罗王登记,马上就要报到那样。

可就在这一刻,司马懿正为曹爽及他集团的主要干部们,包括他们的家族成员一一办着黄泉路的通行証!

春节政变,怒灭三族

诈病装快死,把曹爽痲痺后,大概等了8个月,又是春节喜庆期间,司马懿出手发动政变了!

过程其实不是那么複杂──

公元249年,农曆新年初三,18岁的年轻魏帝出宫,离开洛阳到曹叡的墓地,一个叫高平陵的地方扫墓,举行拜谒祭奠仪式。曹爽带着他三个弟弟和众权臣浩浩荡荡随同,都城的军事戒备已告虚设,一大批禁军被调派保驾,所有掌握首都军权的都参加扫墓之旅去了。

司马懿刀不血刃佔领了皇宫和洛阳城,瞬间一切在控制之中,防卫得密不透风,恨死曹爽的郭太后总算重见天日,当然乐于被司马懿「统」过去,。除了本来就不爽曹爽及其掌权集团之外,司马懿有太后撑腰(随时可以奉太后诏命),更重要的是,枪杆子在他手上,有足够的武装势力,百官马上就服从由司马懿统领大局。

不要忘记,曹爽跟他的军政主管团队的家眷和家业大多数都在洛阳城内,也就是落入司马懿的手中。

这时候有位担任大司农(掌管财政)的高官叫桓范,资历深厚,是跟枭雄曹操干过事的老臣子,政变发生后,他第一时间被司马懿分配接管曹羲的军队,分量可想而知;不料此人不为所动,竟潜出城门,直向少帝和曹爽奔去。

司马懿刀不血刃佔领了皇宫和洛阳城,瞬间一切在控制之中,防卫得密不透风。除了本来就不爽曹爽及其掌权集团之外,司马懿有太后撑腰(随时可以奉太后诏命),更重要的是,枪杆子在他手上,有足够的武装势力,百官马上就服从由司马懿统领大局

桓范有扳倒司马懿的良策,就是要曹爽带着皇帝到许昌去,再向洛阳反攻。比起司马懿奉太后诏命,你曹爽大可奉皇帝之命来号召洛阳城外的全国其他军事力量支援,声讨司马懿,与司马懿週旋到底,我大司农可以保证大家米粮不缺,温饱无虞。

暴虐变态,我說了算

当时的形势的确如此,司马懿最怕的就是桓范之策!他比较放心的反而是自己对曹爽的评估;此君应该没有接纳桓范之策的智慧高度和勇气,特别是曹爽家眷在我手中,我答应不杀你们,只褫夺权位,把荣华富贵,包括世家爵位悉数还回你曹爽总可以吧。

下属有真知灼见,有致胜良策……如果上司,甚至老闆不识货,眼中分不清精粹还是赝品,那怎么献计也是空的,武大郎般的波士啥鸟都不识,只配玩猫头鹰。

桓范的代价实在太惨重,曹爽没听他的,跑去投降,而他因为出城报告「司马懿谋反」,竟因「诬告谋反」罪名被司马懿怒灭三族!

司马懿收歛语气,不把话说死,只指控曹爽「背弃顾命,败乱国典」,毕竟皇帝在曹爽手中。他于是交代弟弟司马孚直奔高平陵去「送暖」,吃的、穿的都送去,表达善意和关怀。接着,又找位曹爽信得过的老臣给曹爽送信。

归来吧,曹爽!经查明,你们兄弟也没犯什么大错,除了免去朝廷职位,你们原有的一切照旧,家人、财富、侯爵位一概不受影响,我司马懿可以发誓。

身边的人有者说这是蛊惑你曹爽的深渊陷阱,可主张曹爽悬崖勒马的也还真不少;经过一夜思考,曹爽果然决定缴械。

身边的人有者说这是蛊惑你曹爽的深渊陷阱,可主张曹爽悬崖勒马的也还真不少;经过一夜思考,曹爽果然决定缴械。

司马懿要的其实就是把皇帝交回来给我,不能让你学习曹操挟天子搞出事来,另外就是把你们兄弟和朋党的军权都没收到乾乾淨淨。祗要这两件到手,你曹爽什么东西都不是。

很多人同意桓范之策,如果曹爽不降的话……但历史没有如果,必须认清,过去十年,曹爽当权确也得罪不少政权核心和週边的势力,估计势均力敌之中,司马懿还佔有潜在优势,曹爽自认铤而走险的代价和风险奇大。

表面上看来,司马懿在政变中并没露出要篡位夺权、改朝换代的尾巴。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政变告个段落, 公告:司马懿时代真正开始了!

首先,桓范被杀。他被杀的罪名竟然是「诬告谋反」,其他排队被杀的是「谋反」,而且被司马懿认定是八族人参与谋反。

到了司马懿手中一查审,反而是曹爽团伙被提控早已预谋要拉下曹魏皇帝,曹爽自己策划好要篡位登场!

曹爽跟他三个弟弟被判大逆不道之罪,诛灭三族。曹爽集团的骨干被一一消除。说到斩草除根,司马懿不但暴虐,而且变态,对付主要政敌动轧就夷及三族,而且,讲究基因血统,受诛者已出嫁的女儿也不放过,超出一般的猜忌残忍。

这不是司马懿暴露凶残又狰狞面孔的第一次,11年前,他攻打襄平,收拾辽东强人公孙渊(叛魏自立燕王)及儿子公孙修,双双斩首,他不只杀俘,文武官员和军人杀了两千多,还屠城,凡15岁以上的男性全部不留活口,又宰杀了七千多无辜平民!

司马懿攻打襄平,收拾辽东强人公孙渊(叛魏自立燕王)及儿子公孙修,双双斩首,他不只杀俘,文武官员和军人杀了两千多,还屠城,凡15岁以上的男性全部不留活口,又宰杀了七千多无辜平民!

曹爽势力铲平之后,皇帝跟太后自然成了司马懿的囊中物,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在先,此时,也只有司马懿才有这能耐;一辈子的隐忍和内敛,就为等独揽朝政的一天,还韬光养晦个屁。

有一位曹操时代的资深将领王凌(当时是78岁的老太尉)看不下去,召集了外甥和亲信,计划推翻司马懿,改立曹操的一名儿子曹彪为皇帝。这计划不但走得不顺畅,连自己儿子都不同意,消息还被下面的人传达给司马懿。

司马懿出手讨伐,又来赦免其罪的那一套,要王凌投降。最后还是给了老臣子一枚棺材钉,叫他去死。

在这件事情上,王凌的外甥其实在策划阶段就病死了,王凌自己是自杀,可死并不等于万事空,还没有了结── 司马懿下令开棺暴尸三日,烧掉他们的印绶和官服,最后裸埋于土;任何其他相关人士,包括曹操儿子曹彪都诛灭三族!

王凌的儿子王广劝阻老父「废立大事,勿为祸先」,不要谋反,并且还是司马懿通过他央求父亲投降,也一样死罪难逃被杀掉,死时四十馀岁……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这一年,司马懿也病死了,结束他七十三年的谲诡人生。

司马懿71岁那年政变成功,真正登上个人权力的巅峰,成为举国无二的最高掌权至尊,可期限只到73岁……为了这两三年的光辉,他活得像隻龟,总共隐忍敛抑了48年!

别过于一厢情愿了,勿以为改朝换代肯定就萌,譬如三国归晋的「晋」,它根本就不是什么好东西?被公认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度稀烂又乱了套的朝代,司马懿的政治遗产在这烂朝代中尽显狂躁、昏庸、奢侈、荒谬、贪污、腐败、阴暗,动荡……

司马懿在曹营深潜41年后才发动政变扳倒曹爽,41年前,因为曹操逼他接受招揽,他在家装病足足诈了快7年,从23到29岁,以「风痹,不能起居」等等为由,拒绝曹操聘他当官……直到公元208年,也就是他30岁那年,才不得不出仕。

一生谋权,后患无穷

是的,蜀国就是在公元263年被司马懿儿子司马昭所灭,公元265,也就是司马懿死后的14年,他孙子司马炎(司马昭长子)吃掉魏国,把曹操孙子曹奂踢开,实现篡夺政权之梦,建立晋朝。

司马炎称帝15年后,在公元280年灭掉吴国,天下归晋,从此结束了三国演义,从此,司马懿的宝贝孙子就转战后宫,在上万佳丽的女色中沉迷,骄奢淫逸,成为荒淫冠军。

晋朝一开档就特别荒诞,司马炎终其一生,特别是最后十年更在情色中疲于奔命,他前后有26个儿子,长子夭折,立白痴次子司马衷为太子。主要是老婆杨皇后是智障儿的亲娘。浑浑噩噩的太子被扶上皇位才一年,枕边的皇后竟然发动流血政变,接着又引发「八王之乱」,十几个司马氏皇族的诸侯王(特别是其中八个王爷)跟中央交叉杀戮,乱成一团。你们自己皇室自己不停开战,其他少数民族起哄了,匈奴军队连你晋朝都门洛阳城都攻打,其他人种的草原民族(胡人)更競相侵犯中原,这又演变成「五胡乱华」野火燎原,误尽天下苍生。

司马炎称帝15年后,在公元280年灭掉吴国,天下归晋,从此结束了三国演义,从此,司马懿的宝贝孙子就转战后宫,在上万佳丽的女色中沉迷,骄奢淫逸,成为荒淫冠军。他前后有26个儿子,长子夭折,立白痴次子司马衷为太子。主要是老婆杨皇后是智障儿的亲娘。浑浑噩噩的太子被扶上皇位才一年,枕边的皇后竟然发动流血政变。

司马懿一生所追求的至高权力的确是到手了,可却让他孙辈以降的后代歇斯底里,长期残杀到惨不忍睹、血流成河。

别过于一厢情愿了,勿以为改朝换代肯定就萌,譬如三国归晋的「晋」,它根本就不是什么好东西?

晋朝被公认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度稀烂又乱了套的朝代,司马懿的政治遗产在这烂朝代中尽显狂躁、昏庸、奢侈、荒谬、贪污、腐败、阴暗,动荡……

司马懿的后代上演自相残杀的「八王之乱」,被说是「延续时间之长,波及面之广,同室操戈之惨,引起的战乱之烈,皆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历史所罕见」。

至于「五胡乱华」,后代大骂「司马氏建立的晋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无功掌权,弑君篡位,骄奢淫逸,毫无建树,第一个被外族灭国的国家。晋朝开启了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

总之,司马懿遗祸人间,殃及天下苍生,老百姓在司马氏朝代的大多数时间都过得很痛苦、很不幸、很没有尊严!

凭这一点,我呸,司马懿!

2018年3月25日

(图片取自网络,若有侵犯版权,敬请告知,以删除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