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达尼号:颠覆专业判断的灾难性干预

《铁达尼号》是1997 年以两亿美元预算拍摄的经典大片,这部被宣传为「史诗浪漫灾难电影」在全球的票房至2017年,累积达到21.87亿美元,叫座又叫好,得过第7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奖等11项大奖。

《铁达尼号2》是狗尾续貂之作──不配,也不是续集。

它的制作预算只是50万美元,登不上大雅之堂。剧情讲述在「铁达尼号」沉没100年后,一艘依据「铁达尼号」原貌所仿制的更豪华、更先进邮轮「铁达尼号2」正式出海首航。

它冥冥中应验了同样的诅咒!同样的噩运!同样因夜撞冰山遇难!

经典版《铁达尼号》还是较忠于历史,把船长艾德华史密斯及船东布鲁士伊斯梅搬上银幕,同在邮轮首航灾难中,船长随船沉陷,殉职而亡,船东靠救生艇逃出生天,是不到三份之一的倖存者之一。

其中一个关键的共同点是,当拥有掌舵权力的船长遇到标榜「这船是我的!」的船东,当非特定专业考量和判断直接以老闆指令颠覆了特定专业考量和判断时,再坚固的铜牆铁壁,攸关再多人命生死的专业道德和原则,皆遭受摧毁,沉沦海底。

曾在人类航海史上被骄傲誉为「永不沉没的巨轮」──「铁达尼号」是在1912年4月10日从英国南安普敦启航,开往美国的纽约;作为处女航,它不幸在4月14日午夜踫撞到冰山,沉陷北大西洋,罹难人数超过1,500人!

横越大西洋时的记录显示,船上有登记的搭客約是1,320名,船员892 名。其实,当时船上的人数和接下来罹难的人数迄今还没有统一的数字。一般上相信,船上搭客真正的人数更多,不下2,224名,甲板下面的低等客舱里乘坐着很多移民,有些应该没按程序登记,他们要越过大西洋,到彼岸去开创新的生活,逃命时,三等舱死的人最多,不乏无名的孤魂野鬼。

地球暖化引爆密集冰崩大海啸

影片《铁达尼号2》把航线倒转过来,百年之后的同一天(4月10日),邮轮首航礼后,是从美国纽约海港出发,开往英国南安普。《铁达尼号2》把地球暖化的恶质效应加以突出,将冰崩的频密度与严重性大为提高,伴随因而引发的残暴海啸。

汪洋大海漂浮着巨大冰块或冰山其实并不稀奇,百多年前,还没「地球暖化」说词,情況已经如此,春夏时节气温升高导致寒带,特别是北极圈冰山崩裂,塌落入海的部分在汪洋漂移,它们的体积大小差异极大,大的冰山可以是长阔达几公里的庞然大物,往往只露出「冰山一角」,不易监察,高度危险。格陵兰岛的冬季只要稍为温和,就有大量的冰山从它的西海岸漂移出汪洋大海,北大西洋的情况被说是以4月份最糟糕。「铁达尼号」1912年4月14日肇祸的元凶是如此这般出现的。

大家對20年前的《铁达尼号》影片的详细情节已印象糢糊了;这齣《铁达尼号2》提示,船长和船东都同在邮轮上。

先说《铁达尼号2》──

船东一再炫燿他拥有真正「永不沉没的巨轮」──「铁达尼号2」,设备和技术都先进,救生艇绝对足够(「铁达尼号」船难,超过1500旅客丧生,其中一个最受到追究的争论点就是邮轮上的救生艇不够),并且强调:这船是我的!

《铁达尼号2》是狗尾续貂之作──不配,也不是续集。
它的制作预算只是50万美元,登不上大雅之堂。剧情讲述在「铁达尼号」沉没100年后,一艘依据「铁达尼号」原貌所仿制的更豪华、更先进邮轮「铁达尼号2」正式出海首航。

船速开到尽 临危故障

大难当前,海啸咆哮,一波接一波凶暴肆虐,「铁达尼号2」必须加快船速,改变方向闪避跟冰山迎面对撞。这时候,船东发号施令,要船长把邮轮加速到尽,船长显然不听从,大副也有所抗拒,焦虑万分,两人的专业判断是担心未经检测过的船速若加快到极致,可能引发难以收拾的后果。船东变脸,怒以「这船是我的!」姿态强压下去……果然造成引擎负荷不了,临危故障,反而「配合」了大灾难降临。

海啸把巨大冰山冲击向「铁达尼号2」,整个右舷和右舷救生艇角落被压得破裂;涡轮机因承受巨大压力爆炸,造成包括船长在内的许多人死亡;爆炸还导致邮轮起火下沉……另一波大海啸接着又来到……罹难人数秒速飙增,更是惨重!

总之电影把场面的「乱」拍摄得乱七八糟,连情节的逻辑也东歪西倒。这中间,船东情急之下,对拯救逃生也向其他负责人发出「老闆的命令」,结果靠救生艇逃生的,被滔天大海啸吞噬。

船东考量:创纪录造势,争航业霸主

经典版《铁达尼号》还是较忠于历史,把船长艾德华史密斯及船东布鲁士伊斯梅搬上银幕,同在邮轮首航灾难中,船长随船沉陷,殉职而亡,船东靠救生艇逃出生天,是不到三份之一的倖存者之一。

必须把船东布鲁士伊斯梅的身分和背景解释得清楚些──

有两家庞大的英国船务公司当时在剧烈竞争,一家是拥有「铁达尼号」豪华邮轮的白星轮船公司,另一家是卡纳德航运公司。1908年,担任白星轮船公司主席的布鲁士伊斯梅决定建造3艘史无前例的巨船,以超越卡纳德航运公司的实力,夺下大西洋航线的霸主地位,其中一艘就是「铁达尼号」(另两艘是「奥林匹克号」和「不列颠尼克号」) ,融资方面得到一位传奇金融家兼华尔街大鳄——摩根的支持与参与,两人催生了「铁达尼号」;它被媒体形容为「根本不可能沉没的船舰」(The ship is unsinkable)。

1912年4月10日「铁达尼号」开启处女航,也是该邮轮老闆之一的摩根临时在法国,没出现在船上,时任白星轮船公司董事经理的布鲁士伊斯梅亢奋上船,他也登记为第一等舱的乘客。

不管同意或不同意,布鲁士伊斯梅拥有「船东」,也就是「老闆」的身分。他引起最大的争议就是以老闆的身分去干预「专业」航行。

大海航行靠舵手,掌舵的是船长。根据一个美国调查团的说法:在冰冷的气候航行,船长艾德华史密斯应该把船速放慢。(专业的调查结果只针对专业范畴的职责,不会考虑致命的政治操控)

首先,他考虑的一个前提就是跟企业对手卡纳德航运公司竞争,要在大西洋称霸,这也就是他建造「铁达尼号」的目的。「铁达尼号」首航,他要的是造势,并且指示船长艾德华史密斯把船速保持最快,以便比预定时间表提前抵达美国的纽约,博取英美两国各主流报章的版面。

在商言商,他关心「以速度创造纪录」,要一举挣得最犀利的舆论吹捧和讚叹效果。

对此,经验丰富的船长艾德华史密斯很抗拒,儘管他已经准备完成首航后,就退休,但还是没拗得过他老闆,他的「专业」向老闆的至高权力低头。

船长船沉人亡 真相不能自辩

直到肇祸,撞上冰山(最初众人只感觉到了邮轮轻微震动),布鲁士伊斯梅依然坚持保持船速,不许放慢,这也掀起历史上的争议,被说是加速了「铁达尼号」的下沉。从14日午夜时分到15日凌晨,「永不沉没的巨轮」──「铁达尼号」是在2小时40分钟之内永远沉没,布鲁士伊斯梅活着,一直活到1937年他74岁时── 不过,62岁的船长艾德华史密斯却死了,很多真相就此沉落大西洋,船长永远不能为自己辩护。他也不能回答:船东发出的「老闆的命令」与船长的「专业判断」,两者之间,如何取捨?孰重孰轻,如何权衡?

他也没有机会亲自揭示如何在「老闆的命令」下执行他的职务。他必须背上黑锅。

大海航行靠舵手,掌舵的是船长。根据一个美国调查团的说法:在冰冷的气候航行,船长艾德华史密斯应该把船速放慢。(专业的调查结果只针对专业范畴的职责,不会考虑致命的政治操控) 也有很多针对船长的批判,反过来指控他准备退休,可能有心创造高航速纪录来总结他40年的航海生涯(这之前,他是白星轮船公司辖下「奥林匹克号」船长,被调到「铁达尼号」)。

将近106年前灾难发生当天,气候并不恶劣,反而特好,从早上微风轻拂,海面没有急浪直到傍晚,一切都那麽平静,天海一色,清澈非常……夜晚时气温下降到接近冰点,海洋仍完全平静……
太安祥、平静、清澈……原本是《铁达尼号》歌咏悱恻缠绵,那史诗般浪漫情爱的舞台,讵料这是巨大灾难爆发的前序场景。

也有评论指他对造船技术和自己的经验过于自信,自信到接获冰川警告的讯息后,依然不下令把船速减缓;在冰川水域中以22节(41公里/小时)至24节(44公里/小时)高速行驶尤其被批评为鲁莽行为。

船难发生之前,「铁达尼号」有接到6次警示讯息,有部分呈递到船长手中,这些都是事实;船速并未减缓也是事实,而船长是邮轮航行的最高指挥官也的确是无可争议的事实……英美两国对这场百多年前非战争时期最大船难事故的调查都有同样的结论:如果重视警告讯息,放慢船速,惨剧或可避免。

船长死都被追究责任

在电影中,船长艾德华史密斯被「英雄化」,渲染以壮烈气节和悲情色彩;他拒绝逃生,将自己关在驾驶舱中。当海水开始进入驾驶舱,他也同时命丧在岗位,做到「船在人在,船沉人亡」。

现实中,巨船撞击冰山后,船长死了都被批评──「上尉儘管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海员,曾在海上工作了40年,其中包括27年的指挥,可这是他职业生涯中第一次真正的危机,当船长开始面对巨大事件时,他似乎因犹豫不决而陷于瘫痪。他已命令乘客和机组人员集合起来,但从那时起,他没有命令他的工作人员将乘客放入救生艇;他没有充分组织机船上工作人员;他没有向他的官员和船员传达关键信息;他有时会发出模棱两可的或不切实际的命令……」

将近106年前灾难发生当天,气候并不恶劣,反而特好,从早上微风轻拂,海面没有急浪直到傍晚,一切都那麽平静,天海一色,清澈非常……夜晚时气温下降到接近冰点,海洋仍完全平静……

有位灾难倖存者格雷西上校事后写道「海面像玻璃,太光滑了,星星明显反映出来」。

太安祥、平静、清澈……原本是《铁达尼号》歌咏悱恻缠绵,那史诗般浪漫情爱的舞台,讵料这是巨大灾难爆发的前序场景。

历史留下太多惨痛的教训──其实也给予很多的答案,包括:

船东发出的「老闆的命令」与船长的「专业判断」,两者之间,如何取捨?孰重孰轻,又如何权衡?

 

2018年2月23日

(图片:网络)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