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一个世纪的战乱(二)西方蜕变

欧洲的丛林法则

现代人耳熟能详西方国家的先进和强大,殊不知在中世纪,欧洲是非常落后的,相较明初或之前的中国,只能说太落后了。

欧洲面积1018万平方公里,不及乾隆皇帝时候的清朝疆域1300万平方公里。现在中国领土是960万平方公里(注1),即便如此,欧洲只稍大,差别少于6%。

在欧洲这片不足清朝疆域的土地,自古以来就是渔猎和畜牧民族生活的区域。在古代他们的食物主要是猎物和家畜,他们的农耕技术低、效率非常低、以及亩产非常有限。农耕收获常常只是辅助。渔猎民族守着丛林法则:

  1. 天下万物,猎捕者得。
  2. 弱肉强食

丛林法则有着很长的有效期,一直维持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国家受到战争的教训才稍稍悔悟。西方国家长时间处于世界列强,毫无敌手,他们习惯于对他国颐指气使,品头评足,这也是美国至今仍十足霸气的底气。

 

古代欧洲的奴隶社会

在狩猎民族的眼里,奴隶和豢养的猎物是一样的,都是被他们捕捉,属于他们的财产。依据着丛林法则,古欧洲发展出落后的封建制度(feudal system)、和不人道的民生系统:奴隶社会、以及后来衍生发展出来的农奴社会。奴隶的儿女是奴隶,欧洲的奴隶制是世代为奴的制度。在古代欧洲和西亚的生态环境之下,各种族没有互相容纳的心态,他们以有能力奴役外族为荣耀。

在欧洲农业不多产的时代、和狩猎文化的影响之下,也让他们离不开奴隶经济 – 役使奴隶生产,剥夺其物质供给,以维持自身的物质生活。这般的心态演变为传统文化。也是在这般生态环境的影响下,西亚和欧洲强盛的种族从来不缺乏外族奴隶的来源 – 地理环境让不同部落长期隔膜,再演变和进化成太多的不同种族。大量奴隶长期存在,使他们成为很重要的社会和经济的一环,缺少了奴隶,社会就没了生产,奴隶主以及整个社会和国家不能维持。这就是所谓的奴隶经济、和奴隶社会。

在这般生态、心态、和足以形成和维持奴隶社会的地理环境,他们所创立的宗教没有呼唤解放奴隶的人文主义。宗教的保守反倒巩固了奴役外族的思维。这样的西亚和西方思维一直维持到第一波西方殖民浪潮、新帝国主义时期、西方现代化前期、和工业化之前。

在古代中国,奴隶至少存在于夏、商、和周。对于古代中国是否存有前言的奴隶社会,学术界是分歧的。其中比较典型的意见有:郭沫若认为,战国是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的划分点;范文澜、翦伯赞认为夏和商是奴隶社会,以后是封建社会(夏和商缺乏当代文献,不足以论断);更有学者认为中国历史上根本没有奴隶社会,他们认为奴隶存在,但规模不大,不足以影响社会经济,因此不是奴隶社会。

古代井田制就是一个重要凭据:一块大土地,以井字的阡陌把这块大土地分为九块田,周围是私田,中间是公田。八户人家各自耕种私田,所获均私有。他们也要耕种公田,公田所获上缴诸侯国君、或卿大夫,作为赋税。

黄河岸边的黄土高原泥土松软,不需要石器或金属犁具,木制的农具轻易就可以犁田耕种。传说黄帝教人民按时节种五谷,他的夫人嫘祖和嫫母教人民植桑养蚕、抽丝织绸,许多部落因此依附。这传说的可信度极高,依据这传说,黄帝成了世界上第一个人文主义者。无论如何,中国古代的农业已经非常发达,自古以来就是小农经济,农夫种地自供自给。这应该是构成历史上中国社会发展殊异的原因。

再看战国时代,在秦国的带领下废除了并不畅行的奴隶制,先行了两千多年。清朝时虽有奴婢,却是家庭服务性质的仆役,不从事生产作业,一些更像是家臣,依附主人生活,领俸禄和赏赐,也可以恢复自由身。

 

要扩充奴隶,就开疆辟土

欧洲从远古时代开始,开拓疆域是为了奴役更多的的人民,利用他们无条件奉献生产。因此种族战争不断:胜就是贵族,败就是奴隶。我们已知的欧洲历史,就是从古希腊时代开始的漫长战争、封建、贵族和奴隶社会史。在罗马帝国时期,仅罗马一城就有40萬奴隶。在罗马帝国走向衰败之际,环地中海区域约有1亿人口被奴役。最典型的封建制度在欧洲持续非常久的时间,直至现代化前夕。

秦朝建立中央集权郡县制之后,中国已经没有真正意义的封建制度。

古希腊人分为不同的阶层:

  • 奴隶
  • 农奴
  • 重获自由的奴隶
  • 私生子和客籍民
  • 被剥夺公民权的公民
  • 自由公民

所有奴隶制的共通点是:被剥夺了公民权、自由、基本人权、和个人尊严。希腊的阶层制度和印度遗留至今的种姓制度(caste system)相似。无怪乎,欧洲的游牧狩猎民族雅利安人(Aryan)侵袭印度河流域(主要部分在今天的巴基斯坦),征服了比他们先进的古印度文明的农耕民族。雅利安人将他们本身丑陋的习俗、和制度加诸于原住民“达罗毗荼人”(Dravidian),创造了种姓制度,改称达罗毗荼人为达萨人(Devadasa)。现在的印度人多属于雅利安人和达罗毗荼人的混血,而且上层种姓皮肤白皙,下层种姓皮肤黝黑。

雅利安”一词源于梵语的ārya,意为“光荣的,可敬的、高尚的”。印度北部也叫“雅利安·伐尔塔”,或“雅利安·阿雅塔南”(ariyam ayatanam),意为“雅利安人的国土”。种姓制度把人分成“雅利安瓦尔那”(Aryan Varna)与“达萨瓦尔那”(Dasa Varna)。“瓦尔那”就是阶层。

达萨(梵语:dāsa),在印度古文集《梨具吠陀》和考底利耶的《Arthaśāstra(政事论)》中,意指雅利安人之敌。这个词后来有其他含义,如“仆人”或“奴隶”或宗教意义上的“神仆”、“臣服于神的人”、“发愿起誓”或“奉献”。

四大古文明:两河流域文明(Mesopotamia civilization)、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和中国文明,皆为农耕民族创造,皆产生于温带的大河流域,皆被比较落后的游牧狩猎民族侵略。除了中国文明因为民族人口众多,文化统一强大,没有断层,在同一片土地上续篇,其他三大古文明都因此断裂。两河流域遭受侵占的历史更是多次重复,土地上的居民、文化和文明也多次被替换。

 

好战、武治,国灭文明断

希腊面积13.2万平方公里,不若山东省的15.7万平方公里,古时却存在着成百上千以自我为中心的小城邦,直到北部马其顿的国王,即亞歷山大的父亲腓力二世,打败希腊城邦。史学家说马其顿派军最多的战役是2万多,而打败的各个城邦的兵力皆数千,门槛非常低。

马其顿王国开始采用古希腊文化,于公元前337年合并其他城邦成为意义上的统一希腊王国。对罗马帝国时代、其后、以及文艺复兴(renaissance)之前的欧洲来说,古希腊文明无疑是先进的。

亚历山大初期带着约30,000~40,000步兵和4,000~5,000骑兵出征,轻易征服了埃及和波斯,短暂的组成联合希腊和西亚的大帝国。摊开地图,山多平地少的古希腊能有多少人口呢?如果估计人口是这初期兵力的9倍,大抵不逾40万人,即使是18倍,也不逾80万(见注2)。想象在还没有统一之前希腊有几百个城邦,除了大城邦,各个小如村落乡镇。如此东征西讨,统治一个大帝国,古希腊人民都散播到大片的土地上了。希腊语言和文字风行于帝国。亚历山大死后,其帝国分裂,古希腊人民和原文化与大帝国的原住民融合,消失在广袤的土地上,其文明可以说是消失了。希腊后来遭遇数次外族入侵和统治,大多数希腊人不知道,现在的希腊大抵只继承了古希腊文字。

罗马帝国接踵而至,它也是从一个城邦开始发展的,它继承了少许希腊文化和制度,东部用上了希腊语言和文字,西部用古罗马人的拉丁文,改希腊字母为罗马字母,帝国一样是奴隶社会。

英文的公民是 Citizen,它间接源头是拉丁文的 civitas,这意思再浅显不过了,原意是一个城市的居民或公民。罗马帝国时代,开始开疆辟土,起初在帝国的疆土上,只有罗马城市的居民才是公民,其他都是非公民,如果是异族,直接就是奴隶。同种族不同城市的,要成为公民只有一个途径:服兵役。

罗马帝国后来更逐渐发展出政教合一,衍生许多问题,这属于古代到中世纪欧洲政治和民生系统的老化、衰败、和腐朽。

古罗马和亚平宁半岛(Apennine Peninsula, 今意大利 – 现代名词,这词古不存在)也数次遭遇外族侵占。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也一样承继亚历山大帝国的问题,原古罗马人口太少,散播到大片土地,就像胡椒粉撒在粥上,一搅,不见踪影,仅遗留下拉丁文字。从拉丁文语系发展出葡萄牙语、西班牙语、法语、意大利语、意大利未统一前的各种各式的意大利方言、罗马尼亚语。语系、种族、宗教派系混杂,形成各自以自我为中心,互相藐视,少有相容的族群。

 

中世纪及之后的落后:政教合一、封建制、和农奴社会

在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有一段很漫长时间,被称作黑暗时代(Dark Ages),当时的文艺和学术不及古希腊,这即是欧洲的中世纪。

德国和意大利逾半部在形成现代化国家之前,在“神圣罗马帝国”的统治下其实就是成百上千的特小城邦(村落?)、邦国、或“欧洲式的诸侯国”,曾经由1800个如此的单位组成,没有意义上的统一。在公元1648年前它拥有丑陋和无效率的政教合一制度,伏尔泰说它既不神圣、不是罗马、也不是帝国。它也是最典型最落后的封建政治制度和农奴社会的象征,这情况一直维持到公元1806年。

在整个中世纪及工业化之前,奴隶制都存在欧洲。当欧洲的各个殖民地的奴隶制还处于昌盛时期,欧洲大陆却发生了一些变化。各个种族现在更少于杂居相处,虽然欧洲人还是鄙视有色人种,他们也开始比较平等对待白肤色种族。除非他们从海外进口有色人种奴隶,欧洲大陆已经失去了大量可供奴役的有色人种的源头,奴隶制开始在欧洲大陆不那么盛行,取而代之的是衍生出来的农奴制(serfdom),或别名封建领主制,以及这制度所代表的农奴经济和社会。

农奴的英文名词 serf 源自中世纪同拼写的法文,可以进一步追溯至拉丁语servus(复数为servi,即奴隶slave)。在古代和中世纪,农奴的拉丁文是coloni (隶农,对比英文colony为殖民地)。

在农奴制下,欧洲人奴役的是他们本身的同样人种:少数封建领主(即农奴主)占有等绝大部分生产资源和庄园,并占有生活在庄园里的农奴。庄园是由田地、山林、草原和河流等所构成。农奴生活在农奴主的庄园的一份固定的土地,作为代价,他们必须无偿耕种领主的土地,服各种劳役,并上缴大部分劳动产品。农奴制的基本特征是:农奴的儿女还是农奴,他们世代被束缚在土地上,可以和庄园一同被买卖或转让。

当底层人民不拥有土地资源不能谋生时,他们会和农奴主立一份契约,把自己和后代子孙当作货品转让给奴隶主:“根据上帝的法律和世界的秩序,我向上帝的神圣圣所起誓,对N.的起誓是真诚真实的,会爱他所爱,恨他所恨。我永远不会有意或采取行为,通过语言或立契,做任何令他不高兴的事情,如果他愿意坚持我所应承担的,那么当我屈服与他并选择他的旨意时,他可以根据我们约定所述做他任何想做的事情。”

大卫·P·福赛尔教授(Forsythe)写道:“在1649年,莫斯科有3/4的农民,或130-140万农民是农奴,他们的物质生活与奴隶没有什么区别”。

封建制和农奴制束缚了人们的自由劳动力,因为欧洲人对宗教的迷信和绝对屈服,教会的保守态度、及对社会的绝对控制,让他们更难改革这种制度。这些因素阻碍了欧洲国家经济的发展,也是当时欧洲落后的主要因素。

 

欧洲改革

自文化复兴之后,虽然欧洲在十六世纪开始侵占许多殖民地,本质上如前言,欧洲还是很落后。对欧洲的人权和人文主义的发展来说,农奴制的废除很重要,这时间点拉锯得很长:

  • 英国始于14世纪
  • 意大利始于15世纪
  • 荷兰、比利时在16世纪因为资产阶级革命而废除农奴制度。
  • 法国开始于17世纪末,后来法国大革命彻底废除农奴制度。
  • 拿破仑上台后,远征欧洲大陆封建国家。所到之处扫荡封建制度。西班牙、波兰、奥地利等地的农奴制被削弱。德意志的农奴制在19世纪被废除。
  • 俄罗斯的农奴制于1861年被逐步废除。
  • 应当这样说,欧洲农奴制度真正的被废除是18-19世纪的事情。西方统治的殖民地奴隶制的废除则较晚。

同时欧洲开始迅速蜕变:

1) 1588年荷兰脱离西班牙独立,建立了第一个现代共和国,1602年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联合股份公司——东印度公司,对外贸易和殖民,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和贸易据点,垄断了当时全球国际贸易的一半。荷兰建起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资本市场就此诞生;并率先创办现代银行,发明了沿用至今的信用体系。 荷兰创立了现代商业系统。

2)伽利略(1564-1642)开启了科学之门。

3) 17世纪至19世纪英国农业生产方式发生巨大变革,包括圈地运动、机械化、四轮作、良种培育等,史学家称之为农业革命。

4) 英国国王和国会争夺权力,以及国教会(England Church)和天主教会争权,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推翻了詹姆斯二世的统治,通过了《权利法案》,限制国王的权力和赋予议会制法的权力,建立了实质的君主立宪制和两党制,产生了议会民主制,史上第一,并有效地阻止了天主教的复辟,史称光荣革命。

此前有1215年颁布的和陆陆续续采用的大宪章(Magna Carta),限定国王的权力及王权受法律限制,保护教会和贵族的的权力,拥护司法。大宪章开始了英国建立宪法制度的漫长过程。

5)  1765年英国启动了工业革命。

6)  1783年美国独立,建立了史上第一个联邦制国家。

 

法国大革命

1789年法国大革命,是迄今为止最伟大的革命,法国政治体系发生了史诗式的转变:三年内终结了绝对君主制和天主教及贵族式的封建制度,建立了共和国。大革命拉开了现代社会帷幕,传播了自由民主的思想,广泛的影响了整个欧洲,迄今仍被歌颂。

大革命起因包括:

1)  法国参与了北美的七年战争和美国独立战争,引起经济危机,国家几近破产。

2)  当时封建制度尚在法国实行,最大地主为罗马天主教会,其他地主为众多贵族,耕者无其田,农民若农奴。

反观中国汉朝之后偶有封王,却没有大群体的贵族及制度,虽然各个朝代有富裕的大地主,有许多农民也耕者有其田,如西方的封建制度在秦朝时已经名存实亡。经过一个朝代的长治久安,土地常被被大地主兼并,朝代更迭时,常有如均田制之类的土地改革。

3)  天主教会对农民征收什一税,即宗教税,不管有无生产,是农民的重担。“什”音意皆为十,现代称什一税为奉献捐,源于《圣经旧约》时代,其希伯来文原意是“十分之一”,笔者认为,这应该是古代犹太族政教合一的族群税收系统,作为拥护族群共同利益开销、及供给残弱者福利。

因为教会和信徒认为圣经是神圣和不可更改,因此什一税轻易被天主教会牟取。什一税剥削农民,征收之后干什么去了?供不事生产的神职人员挥霍去了。历史中挥霍滥用教会基金的事故不断重复。

4)  神职人员和贵族往往有许多特权和税务豁免。农民和工人愤恨贵族地主、神职人员和他们的特权。

5)  1788年灾害连绵,春季旱灾,夏季冰雹,冬季严寒,最终催生了大革命。

 

论欧洲宗教剥削

现代基督教徒不明白中世纪的基督教,不能了解法国和神圣罗马帝国的基督教会对农民的压迫,也不会明白为何当时的基督教徒可以向教廷纳贡金钱,赎任何犯罪孽和罪行。在法国大革命前后,当代的思想家非常羡慕中国 – 百姓没有遭受宗教迫害。

当时的天主教会成了贵族中的贵族。教会剥削农民或农奴不仅仅发生在当代的法国,神圣罗马帝国和西班牙殖民地对农民和农奴的剥削更严重,唯法国发生天灾,催生了大革命。太平时什一税的负担不显得特别重,天灾降临时其重担不言而喻。

宗教在解救当代上层社会的“心灵”的同时,也扮演起祸害和剥削下层社会的角色,这不是历史里的第一宗,也不是最后一宗,历史记载了这些事故,宗教圣书里是不会描述它们的。

讽刺的是天灾虽然祸害法国人民,却因此催生了大革命,并解放了法国,为拿破仑后来的崛起铺路,可以说没有大革命就没有拿破仑的领导。而拿破仑后来更是直接或间接解放了欧洲大陆、拉丁美洲、和西班牙当时在北美洲的殖民地,此是后话。

英国的光荣革命却是不流血革命,这和法国有基本上的不同,笔者想是因为英国在十六世纪发生了宗教改革,1534年英国国教会(England Church) 和其属下的圣公会(Anglican Church)脱离了由教皇领导的天主教会,免除了宗教矛盾及纠纷,因此避免了大革命的阵痛和流血冲突。

当宗教参合政治时,往往引起堕落、混乱、和战争,历史上屡试不爽,公元1648年前的欧洲大陆就是这般情景,直到当年的Westphalia和约直接消除了教皇在政治上的权利,让政治归政治,宗教归宗教,两者不再纠缠,也结束了神圣罗马帝国三十年的宗教战争。

 

中国灭佛和西藏农奴

从南北朝始,寺院是不用赋税的。南北朝及唐朝有些皇帝笃信佛教,兴佛堂,赐土地和特权予寺院,这往往造成寺院泛滥,许多百姓入寺院为僧尼,造成国家生产力严重衰退。

唐朝武宗时,佛教寺院及和尚坐拥大片土地,侵吞农田,寺院经济恶性膨胀。朝廷议论:“国家府库空竭,遇到外患,僧尼不能出征打仗;逢灾害年月,寺院不能解决众人的饥饿”。

这致使在中国历史上有“三武一宗”的灭佛运动。

宋朝时期,处于中国中北部的西夏王朝,后期国力衰退,这与兴佛及佛寺剥削农民不无关系,以致后来轻易的被蒙古军灭亡了。

西藏在公元1959年之前的三百余年是个神权区域,实行了农奴制。达赖喇嘛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寺院和贵族拥有土地,附属于寺院和贵族的是世代为奴的农民,他们无论怎么努力耕种也不得温饱。这神权和农奴制让西藏在三百余年之间非常落后。

引领智慧和引导思想进步的不是神话,而是历史和真实事故对思想的冲击。中国经历一百年国难期间产生了许多大师级的思想家,应该也是这缘故。

 

注释

注1:

中国损失的疆域是如此发生的:清末年间,俄国割据了外东北整片地域,占据了新疆、内蒙古和外蒙古的部分土地,领导外蒙古独立,俄国的理由是让外蒙古成为俄国和中国的缓冲地带。

注2:

考察现代化之前的西方的人口是一个大问题,大多数只能凭猜测。中国从春秋战国时代开始就有户口统计,从秦朝实行中央集权郡县制开始,人民需要向朝廷赋税,所以有准确的户口统计。

对比中国同期的战国时代,亚历山大帝国就是一个西方弱国:

  1. 秦国白起在长平之战灭40万赵国士兵。
  2. 秦国灭楚国时王翦带军60万,加后勤总人数达百多万。估计秦国当时的人口只有400~500万。
  3. 秦朝统一中国,估计全国人口是三千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