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的链子断裂了!

曾经担任微软公司、 IBM、花旗银行、波音公司等大企业的顾问的美国财务学家Robert C.Higgins是企业可持续增长模型研究的佼佼者,他20年前提出过财务可持续模式和理论,延伸诸多方面的热捧、研究与跟进。

过去一段很长时间,「可持续增长」及「永续经营」等跟「可持续」、「持续性」有关的名词,近乎是热门辞彙。

曾在2013年,跟另两位经济学家共同获颁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金融大师Robert J. Shiller在他著作《Irrational Exuberance非理性繁荣》中有這麼一句話:人们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假定将来的模式会与过去相似并寻找熟悉的模式来作出判断,并且不考虑这种模式的原因或重复的概率。

美国金融大师Robert J. Shiller在他著作《Irrational Exuberance非理性繁荣》中有這麼一句話:人们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假定将来的模式会与过去相似并寻找熟悉的模式来作出判断,并且不考虑这种模式的原因或重复的概率。

这裡想点出的是「可持续」、「持续性」的概念。即使面对不确定的情况,人们习惯选择以过去的经验,也就是自己熟悉的认知来「假设」事情的「持续性」,基本上,确实没有考虑这样判断未来模式与过去相似的真正基礎是什麼,还有重复的概率到底有多高。

跨越非连续性必须靠创新

换句话说,这样的判断包含了隐性的假设,既不科学,也不实事求是。

有关「可持续」的问题,对任何有机体来说,一成不变的「持续性」是不可能的。除非作出调整和变革,有所改良或更迭,否则,也无以持续;严格来说,新的延续是伸展,已经不是固有的,也不可能原封不动,还落于窠臼。

依过去的认知对未来发展「想当然耳」并非科学思维;「想当然耳」仅仅是基于过去的经验是这样,于是认为接下来应当如此,这往往犯上自以为是的肤浅毛病。

 

当科技新知瞬息万千,环境也变化得迅疾,过去的经验很快就必须自觉地被打个折扣了,哪能当作是判断未来演进的唯一基础?颠覆性创新不断加速打破原有的模式和生态,使到「可持续」的链子断裂,变成不可持续;在此情况之下,倘若思维上还凭着对过去的认知,选择对熟悉经验的偏重,放不下去,结果必然荒腔走板。

 中国著名网络创业创新教授——李善友(混沌网络大学创办人)特去了斯坦福留学了一年,悟道了创新的真谛:跨越非连续性是创新的第一因。

两个S曲线之间的间隙

他表示:人类知识99%来自归纳法,归纳法的前提是连续性;但连续性只是一个错误假设。

当市场遭遇不连续性,由于产业本身的S曲线变化,在一个新的S曲线裡面,两条曲线的性质和趋势根本不一样,这时,过去的数据不但没用,反而有害。两个S曲线之间的间隙,就代表着技术的不连续性,能否跨越这个不连续性,关乎生死存亡。

《荣起思库》特将李善友针对「跨越不持续性」所发表的部分精闢灼见跟大家分享:

当市场遭遇不连续性,由于产业本身的S曲线变化,在一个新的S曲线裡面,两条曲线的性质和趋势根本不一样,这时,过去的数据不但没用,反而有害。

举个例子

1984年的IBM,税后净利润已达65.8亿美元。其中,个人电脑销售额40亿美元,虽然占据市场份额的80%,但是就利润来说,占IBM整个体量很小。IBM主营业务还是大型机。

1985年,大型机业务负责人埃克斯晋升为总裁,他认为IBM一直会保持爆炸性增长,事实上之后IBM陷入巨大的危机,轰然倒下。

为什么?因为连续性发生变化了,当时遭遇的是从大型机到PC机的不连续性,20世纪80年代是个人电脑高速增长期。IBM的跟头,就摔在「不连续性」这几个字上。

IBM的假设是,大型机还有很多改善空间。管理层担心,如果过高投资PC机,让几千块的PC接近几十万美元的大型机,谁来买大型机呢?

CEO熟悉的世界发生了变化,而他们一无所知,甚至只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东西。直到1989年,CEO还说,我不认为市场环境有任何变化。他的策略就是销售,销售,销售。

结果,1984年,IBM税后净利润65.8亿美元;1991年,亏损28.6亿美元;1992年,亏损50亿美元;1993年,埃克斯被迫辞职,郭士纳接任。

经验是建立在归纳法之上的,归纳法是建立在连续性假设之上的,而一旦底下的环境发生变化,过去经验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再举个例子

同样是1984年,英特尔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核心业务储存器的市场机会被日本摧毁了,公司面临着保留还是放弃这块核心业务的抉择。

这时,英特尔CEO摩尔和总裁格鲁夫两人独处一室。摩尔问:如果咱俩被扫地出门,董事会选新的CEO过来,你觉得他会做什么决定?

格鲁夫沉思良久,最后回答说,他会让英特尔远离存储器市场。沉默一会儿后,格鲁夫再问摩尔,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自己来做这件事呢?

这可能是商业史上最有智慧的一个场景。当时在所有人心目当中,英特尔就等于存储器,要大家放弃自己的身份,何其难。

后来,他们关闭了存储器生产,开始做微处理器,不久之后,微处理器的销售超过了原来业务,1986年之后,英特尔全面重生。1992年之后,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半导体公司。

这两个桉例的不连续性是一样的,一个是从存储器到微处理器,一个是从大型机到小型机。区别在于:IBM用过去的经验预测未来,坚守第一条曲线,而格鲁夫预测到第二曲线一定会来,跳到第二曲线里去。

同样是1984年的IBM和英特尔,结果为什么会有这么大不同?

我们画一个曲线出来,《人类简史》中有这样一句话:经济发展建立在进步论假设之上。Foster在1986年提出S曲线;不是沿着直线进步,而是沿着双S曲线进步。

什么叫双S曲线进步?就是现实中的不连续性。

任何技术一定会遭遇其发展的极限性。请注意这个技术是广义的技术,你可以把任何东西都当成技术。在某个时点,该技术会被新的技术来取代。

两个S曲线之间的间隙,就代表着技术的不连续性,能否跨越这个不连续性,关乎生死存亡。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