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创业红利 ▎跨年演讲引爆新趋势

2015年12月31日晚上:第一场跨年演讲在北京水位方

2016年12月31日晚上:第二场跨年演讲在深圳春蚕体育中心

2017年12月31日晚上:第三场跨年演讲在上海梅奔文化中心(世博文化中心)

罗振宇在上海梅奔文化中心站台讲了4个钟,主题是:中国式机会。

说的是罗振宇过去3年《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

我连续3年都在演讲过后的20个小时之内,通过网络在荧光幕上体验现场思绪的激荡;3年下来,聆听时间不下12个小时,这还不包括之后的相关文字内容搜索和思考某些论点。

主讲人把目标观众定位为「想把握这个时代机遇的人」。讲过去一年商业文明的变量及未来一年的想像。我较焦聚在他演讲的几个亮点:洞察力、剖析逻辑的才情、把古今中西群书和渊博知识(他背后有个大团队)梳理的高效,还有当今中国和世界趋势演变的精闢独特论点(他做了很多实地採访,蒐集与归纳诸多学者和企业精英的意见),当然,他是很有语言魅力的。

从「2015年互联网恐慌」到「2017年焦虑和速变」所洐生的课题,我听了都觉得挺好。我要求的标准杆并不高耸入云,儘管不需要兑换人民币,花钱去买680元、980元、2080元或3580元的跨年思绪飨宴入场券,每场全神投入,聆听4个多小时,时间与精神的成本还是有的,包括这次元旦。一般演讲,若能从中汲取一两个启发点,稍为有所裨益,就感觉足矣;罗振宇《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所给予的肯定更多。认不认同是一回事,人家的商业营销噱头和内容包装如何,看不看得过眼,也是另一回事;这世界没有谁可以强制谁必须照单全收,也没有谁可以强制谁必须讲得全顺我心。

这种玩法被诠释为「测试」内容创业的「红利期」,以知识和内容产品喊价,进行期货买卖;其实践方法相当新鲜,以互联网思维、手段来颠覆正常交易的模式和传统脑袋,形成网络时代一种被称为「知识经济」的现象。

我这两三年所接触的中国内陆与台湾朋友,基本上,都熟悉他的《罗辑思维》视频秀和《得到》APP,口碑甚好。他在中国能够窜红也说明大陆对新兴知识产业的需求及高层次粉丝人口足形成庞大市场的事实,并强有力地让思库结合市场经济,让知识力在互联网+的新常态中,以新营运模式在非单向或传统的平台與融合平台彰显。

3年前的某天,罗振宇突然领悟到一个道理,人的本质嘛,其实只是一段时间,人一瓜了后,墓碑也就是写下生于哪年,卒于哪一年,人所拥有与消耗的,不就是时间而已吗?于是他有了要连续办20 年《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的计划。门票陆陆续续在他所经营的平台预先定量出售到2034年12月31日晚上,届时登台主讲的罗振宇也61岁了。出售的方式包括拍卖和网络直播的方式都玩,而且VIP券万万声一张!

他这种玩法被诠释为「测试」内容创业的「红利期」,以知识和内容产品喊价,进行期货买卖;其实践方法相当新鲜,以互联网思维、手段来颠覆正常交易的模式和传统脑袋,形成网络时代一种被称为「知识经济」的现象。换句话说,靠思想和知识打前锋,把思绪和意见有关的内容梳理、再创造、再包装,从而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应,关键在于以新颖的模式,链接多元渠道和平台,打造知识文化生态圈来经营。

《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最近的两年都是万人盛会,vivo是它20年冠名的的合作伙伴,宝马也是个支持的品牌,由于2016-17跨年演讲,它收视率过于骄人,卫星电视直播竟把众多电视台的大型跨年娱乐晚会直播节目打垮,其他网络综艺节目也俯首称臣,在中国爆发「知识经济」的新趋势,马上就带动一些以思想和知识分享为主题和形式的跨年活动。这次在上海跨年演讲,深圳卫视因去年拿下喜出望外的极高收视率后,再度寻求合作,赢得连续两年直播跨年演讲的合伙权。

《爱丽丝漫游奇境》里红桃皇后说过一句让人很费解的话,「在我们这个地方,你必须不停地奔跑,才能留在原地。」之前,我们以为这是童话;2017年,才意识到这是现实。

据了解,2016-17跨年的演讲进行到晚间11点左右,深圳卫视直播的《时间的朋友》收视率冲上第一,儘管只是那个时段,卻已足以跃为一隻黑天鹅,特别是把网络平台所呈献的内容和方式搬上电视,竟能压下众多超级娱乐明星的魅力,引爆如此惊效。卫视方面视之为「新的知识经济模式正在传统的大众传播平台上发挥自己的影响力,也在帮助传统电视平台争取竞争机会」,相信这或多或少带给传播行业一些新的思维和方略。

罗振宇今年站台讲了4个钟,主题是:中国式机会。

下面就抄录些不纯粹是「中国式机会」,也值得我们参考的演讲萌句共分享之:

  • 过去,我们提到商业,脑子里蹦出来的第一个词,是「竞争」,而现在,你还来不及摆好姿势和竞争对手厮杀,用户就已经变成了另一个物种了。过去商业世界的主题是和对手竞争。未来商业世界的主题是追赶上用户。用户是一条河,在奔腾向前。
  • 《爱丽丝漫游奇境》里红桃皇后说过一句让人很费解的话,「在我们这个地方,你必须不停地奔跑,才能留在原地。」之前,我们以为这是童话;2017年,才意识到这是现实。
  • 知识只能来自于实践中的点滴积累。
  • 所谓的创新,没有必要走什么捷径,扎到最深深的现实中去,遇到问题解决问题。
  • 每冲进来一拨人群,就成就一拨连接器,每成就一拨连接器,就诞生一拨商业新物种。
  • 过去这20年,互联网人口红利爆发,大量的人从线下转到线上,从真实世界移民到网络空间,用「流量思维」来数人头,图进取,是一个不错的策略。反正遍地沃野,插根扁担都能开花。但是现在不行了,流量越来越贵,而且都已经被巨头们垄断。新的创业公司,要想崛起,没有流量还怎么玩呢?只好变玩法。
  • 因为新物种越来越多,商业的打法出现了一种从流量思维到超级用户思维的转变。所谓的「超级用户思维」,就是我不仅关心我有多少用户,我更关心我有多少超级用户。
  • 当智能手机出现的时候,诺基亚最引以为豪的是什么?在所有手机厂商中,它是拥有自己完整生产线的最大厂商。这意味着它对生产的各个环节都有把控力,综合成本控制能力是最强的。但是,智能手机的基本需求是什么?是创新。而诺基亚的庞大生产线,就意味着它的创新能力一定是被抑制的。因为生产线是按照之前产品的需求设计的,想创新的话,整条生产线都得调整,成本极高。所以,诺基亚是怎么死的?是被它沉重的肉身拖死的。
  • 当西方国家整体进入了创新经济的时候,它就出现了一个急迫的需求,就是必须把生产流程外包,把生产流程转型的成本全部甩给别人,只做观念层面的创新,不停地以今日之我否定昨日之我。在以前时代的创新,创新的基础是技术,技术本身就构成竞争壁垒;但在今天这个时代的创新,创新的基础是观念,观念本身很容易被抄袭,所以它的竞争壁垒就是自己的创新速度,只要我的速度比你快,你就永远只能追赶而没法抄袭。

 

2018年1月2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