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食袁崇焕,送掉山海关

山海关在中国历史上是“外捍夷虏,最契紧处”的防御体系,这军事重镇也被称作是边郡咽喉。明末第一号军事家袁崇焕守住山海关,延缓了明朝的灭亡。他的冤死,动摇了举国军心,更动摇了回天乏术的国体,袁之死,彻底影响了吴三桂, 14年后,吴把山海关防御解除,引金兵入关。

依當時的情況來看,明末爛到不要爛的朝廷政治既容不下袁崇焕,也不會容得了被多尔衮和李自成夾攻的吴三桂,即使他選擇率領他鐵騎部隊戰到全都死光,殉葬明朝。

先說袁崇焕──

若投选中国历史名将十强排行榜,很多人会把袁崇焕列入。

这麽一位“一代英雄名将”在387年前死时,是被刽子手用小刀把他身上的皮肉逐块割下来的,有说法指袁被足足切割了3543刀。这是极致酷刑──凌迟中的极致。中国历史最后一次所记载的凌迟刑罚是110年前的清朝。

如读朱元璋所创的明朝而不晓得末代名将袁崇焕,就表示没把明朝那回事给摸完。在很长的一段时间,连研究明朝历史的学者都没认真去驳斥民间所流传的说法,认为如果袁崇焕不死,明朝便不会灭亡。寻找袁崇焕彷彿是反清复明运动精神的一帖药,策谋匡复旧朝者还包括当时流落在东南亚的明朝遗臣。

袁崇焕活着时,确可能在历史上让病入膏肓的明朝末年多苟延残息了一阵;即使他没死,明朝的腐坏也到了盖棺入土的地步。有伟大的将军,没有明主,也没有支撑的资源和健全政治运作机制,没觉醒的庶民,结果还是一样的。

袁崇焕在明朝第16位(也就是最后一位)皇帝崇祯上位之前,就已经展现出自己卓越的政治智慧以及军事才能;他从文到武(35岁后弃文从武) ,从一个小小知县逐步崛为一手训练出极为强悍的“关宁铁骑”,镇守在边境迎战金军进犯的督师,一路扶摇直上,才情和锋芒一时无两。他曾经单骑出关考察局势,探测金兵侵略实况,竟向惊惶失措的朝廷直陈:“只要给我兵马粮草,我一人足以守住山海关!”

他的确曾以1万兵马在1626年击溃围攻宁远,号称有13万人声势的金国敌军。当时袁崇焕43岁,初历战阵竟打出捷音足让举国相庆的经典战役,让当时还未当皇帝的崇祯把他崇拜作偶像,心中奉他为明朝最后的救星,最后一根稻草。

 

明末第一号軍事家袁崇焕守住山海关,延缓了明朝的灭亡。他的冤死,动摇了举国军心,更动摇了回天乏术的国体,袁之死,徹底影響了吴三桂, 14年后,吳把山海关防御解除,引金兵入关。

袁崇焕太厉害了,而且人又正直,所以犯有轻狂自傲、刚愎自用的毛病,甚至妄自尊大。加上战功如此显赫,军力又掌握在手中,大拨朝廷上欺死蔑生的亡国奴才、奸臣佞官不下毒陷害他能安吗?

他最致命的一点就是因受皇上恩宠,重委为督师一职,亲口许下了承诺,要在五年之内把边境失土全部收复。问题是,敌方不只是强罢了,而是在皇太极袭承汗位之后更强,而明朝已经衰败没落,气息奄奄。别忘记,当时残害忠良、权倾朝野、为非作歹的第一号太监魏忠贤倒台之后,被魏公公阉党打压的东林党(士大夫为主的官僚政治集团)上台了,这些亡国之臣让明朝吏治的腐败和黑暗如昔。换句话说,袁崇焕既要跟强敌打仗,又要应付朝廷诡异政治的陷害。

朝廷政治到底有多阴险?政治陷害和栽赃手段到底有多厉害?原本很得人心的袁崇焕被定罪为叛国汉奸,私通皇太极这一条就足以引起公愤。由于敌我形势改变,袁崇焕的确提出议和,就此被判为卖国贼。依据记载:袁被凌迟那天,通往法场的路两边,聚集了近万人。这些人却不是来为英雄送行的,而是被所谓奸臣的诬陷所蒙蔽,来吃他的肉的。袁崇焕的肉被刽子手一刀一刀割下,每一片肉都遭到哄抢,然后被盲动的人们吞下,以资泄恨。

这就是“一代英雄名将”的下场,连死都死在群众的激怒和咒骂中!这怎麽不令人心寒呢?

那一年是1630年。14年后,吴三桂解除山海关边防,引金兵入关。

吴三桂曾经在袁崇焕部下领命,他年轻时就是袁崇焕的铁粉。袁崇焕冤死居然背负着骂名、恶名,遭受最残酷的凌迟,还被老百姓分肉吃……吴三桂难道还傻傻重蹈覆辙,对在加速亡国的朝廷政客抱以希望?走到了绝路,吴三桂难道基于形势所需,为了保全十万将领部下的性命,还会天真地向朝廷献议跟敌方谈和吗?

理论上来说,吴三桂可以选择为明王朝奋战到底,留下一世英名,但是,有谁比袁崇焕这更为“自坏长城慨今古,永留毅魄壮山河”呢?结果,袁崇焕的下场是怎么样?吴三桂有前车之鑑,不甘心做殉葬品,他居然打开山海关,迎清军入关,会不知在人民心中,从此被打入永不超生的地狱吗?最大的关键在于,连袁崇焕都死得恶名昭彰,他吴三桂还需要忌讳啥乱臣贼子的骂名吗?

其实袁崇焕一死后,军队早已有愤怒声音呼喊着“袁督师都被杀了,我等在此立功何用?!”

这样的军心,这样情绪还打什麽卫国战?那个时代最优秀的部队关宁铁骑一步步分化瓦解,最优秀的战士没有了将军,沒有了統帥,变作嗡嗡嗡呻吟的无头苍蝇,各自纷飞,有些人改变成了满清入关的急先锋,投降了清朝。

发表评论